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两代种粮大户 种植各有高招

农村大众报 2015-03-12 17:23 大字

时下流行的土地流转,让很多人踏上规模种植的路子。有的农民利用流转过来的土地搞起了蔬菜、水果大棚,有的还是传统的粮食种植。那粮食作物如何管理才能获得最大利润呢?近日,记者走进莘县,分别采访了当地的两个种粮致富能手,听他们讲述了自己规模种粮的诀窍。

80后选择“时髦”种植

今年27岁的孙洪波是莘县张鲁回族镇王楼村人。大学一毕业他选择回到家乡种植五彩小麦。“2012年从村里流转了170亩土地,全部用来种植五彩小麦。”孙洪波边说边拿出装在玻璃瓶内的绿色和黑色小麦给记者看。“现在就全国来说,发展这种小麦的地区很少,但是这种新型小麦因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如今已受到很多一线城市消费者的青睐。”孙洪波告诉记者。

谈到与五彩小麦的结缘,孙洪波介绍,一次偶然机会从网上看到河南有种植五彩小麦的,随后他到那里引进五彩小麦并回村搞起了规模种植。

“现在这100多亩的五彩小麦,收获以后,大部分磨成面粉,再销往北京,仅有一小部分是直接销售麦粒。”孙洪波说。

孙洪波介绍,五彩小麦主要有褐色、绿色和黑色的。“目前,我选择了产量最高的黑色小麦和产量最低的绿色小麦,每亩产量分别在900斤和600斤左右。尽管产量不高,但面粉的价格一般能保证6元每斤,麦粒也能卖到5元每斤。每亩纯利润比普通小麦高300-500元。”

老农民“坚守”传统之路

年过半百的蒋云超也是一名来自王楼村的农民。2012年他把流转过来的512亩土地全部种上传统的小麦、玉米。那他是如何从中获利,又是如何解决粮食收获以后的晾晒难题呢?

面对逐年增长的流转费用,蒋云超说,目前只能精打细算才能从中获得更高的利润。“现在平均下来每亩地的纯利润在400元左右。”蒋云超说。

规模越大,赚的钱越多。“这510多亩耕地是从120户种植户手里流转过来的,现在把之前户与户耕地之间的地界也充分利用起来,这样就能提高4%-5%的土地利用率。”

面对大家普遍头疼的粮食晾晒难题,蒋云超选择与当地面粉厂合作。“前期就与面粉厂签署合作协议,小麦收割以后就直接拉到面粉厂内,省去了粮食晾晒难题。”

现在,蒋云超感到欣慰的是,国家的各项补贴再加上细致的管理,规模种粮也能让农民过上小康生活。“一开始农户都很抵触流转土地,需要做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而现在他们的观念也有所转变,很多农户主动找上门来要求流转土地。”他说。

几道坎阻碍未来发展

现在孙洪波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缺乏科学种植技术。孙洪波说,掌握了五彩小麦的科学管理技术,产量也就随之增加。“另外一方面是现在自家种植自家加工,很多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孙洪波计划,接下来带动更多的村民种植五彩小麦,自己主要负责加工。“逐步形成自己的销售团队,让更多的人认可五彩小麦。”

而另一边的蒋云超最大的苦恼就是,逐年增高的流转费用。“2012年每亩地的流转费是600元,到2014年已高至1000元了。真怕将来流转费继续上涨,自己承受不住。”

“如果下一步粮食的晾晒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收获的粮食可选择储存一部分,等价高的月份再卖,利润就相对高些。”蒋云超说。

新闻推荐

扩大规模前再建污水处理厂

农村大众报冠县讯(记者马春新通讯员许永飞刘玚)4月21日,记者来到冠县合顺渔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第二处污水处理厂正在紧张建设中。“新建污水处理厂使用后,日处理污水能力20000立方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