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大竹有口神奇盐井 点制豆腐又嫩又香 盐井坝位于大竹石子镇吉星村,方圆有一平方公里,散居着近300户农家,盐井河斜穿而过。据介绍,此地有“四宝”,即盐井、幺店子

达州晚报 2015-02-10 13:42 大字

[摘要]盐井坝位于大竹石子镇吉星村,方圆有一平方公里,散居着近300户农家,盐井河斜穿而过。据介绍,此地有“四宝”,即盐井、幺店子、观音洞和倒水桥,其中尤以盐井的传说令人遐想联翩。

道光年间发现井水

据传,盐井坝因盐井而得名。盐井修建于何年何月无据可考,而用盐井水点制豆腐则有一个传说。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酷夏的一个正午时分,有一李姓小贩(绰号“李小二”)挑担到垫江县城交易,途经此地,汗流浃背、口干难耐,于是搁担歇息,突然眼睛一亮,看见不远处有一眼井,正好在田中央,距离青石板大路有十米之遥。李小二顾不上那么多,飞快地跑到井边。只见清水溢出井口,他立即蹲下身子,“咕噜咕噜”地畅饮起来,待喝得肚圆意满时,才发现井水略含苦味,细细品尝后意识到自己喝的更像盐水。

返回家后,李小二将饮盐井水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妻子。其妻深感奇怪,思来想去,也没想出答案。便让他下次出行顺便带点回来看看。没过多久,李小二按照妻子嘱咐,果真用瓶子盛上带回。其妻打开瓶盖仔细一看,白色透明;用鼻嗅闻,无啥怪味。用舌头舔尝,咸中带苦。

很快,一个大胆的设想萦绕脑际:何不用它来点制豆腐?于是,李小二的妻子就将泡胀的黄豆磨成豆浆并在锅中烧开后,用取来的盐水均匀倒洒,渐渐地豆浆凝固起来。随后她又用纱布包裹住将水分压干,制作成了豆腐。谁知拿到集市上销售的豆腐,被人们抢购一空。善动脑子的她随后与丈夫商量,干脆把家搬到盐井附近“安营扎寨”,利用过往行人多、取盐水便利的优势,开设制作豆腐的作坊。

家家户户取水制豆腐

说干就干,夫妇俩没日没夜地忙活数月建起了三间木架房,妻主内,夫主外,分工不分家。除制作豆腐出售外,还开起了客栈,给路人提供落脚处,点制的豆腐也成了招待客人的一道佳肴。一传十,十传百,两夫妻独到的手工技艺远近闻名,吸引了不少人家前来拜师取经。他们也毫不保留地给予传授,没过几年,方圆几十里几乎家家户户制作豆腐,而且都是用这里的盐井水做卤料。

直到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又有人看准商机,纷纷前来开设烟馆、酿酒坊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幺店子。岁月流逝,至今在原址还能看到瓦砾断石、下水道、猪圈残骸以及布满青苔的石阶等。盐井流出的水不宜灌溉农田,但却成了人们制作豆腐的上好选择。

外乡人慕名取水

之后又有广安、邻水和重庆垫江、长寿等地的人家,不顾路途遥远,慕名前来取水回家制作豆腐。1962年,国家地质勘测队曾在盐井旁边钻了一口井,并进行土法制盐。但盐的含量较少,约为20%,卤的含量较重,约为40%。由于制盐成本高,最终未能形成带动一方致富的产业。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由于地壳受到震动,此盐井水源枯竭。一年后,又逐渐开始浸出井水,与先前并无二致。

如今,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平常鲜见有人挑此井水,但到冬腊月,人们提壶担桶,络绎不绝,只为取到盐井水,其中不乏有附近的张家、四合、杨通以及邻水三古、护邻等地的人慕名而至。

(本报特约记者 王晓林)

新闻推荐

姚明领衔申冬奥形象大使

10日,姚明、申雪、赵宏博、张虹、李妮娜、侯斌等6位著名运动员接受了北京冬奥申委颁发的聘书,正式成为北京申办冬奥会形象大使。据悉,6位著名运动员今后将参与申冬奥宣传推广活动,利用自身影响力推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