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家乡的吆喝

达州晚报 2015-01-12 13:47 大字

住在竹乡的人,我想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叫卖声了,也叫吆喝。吆喝,想来应该是广告的原始雏形。它是走街串巷手艺人、买卖人的发明创造,意在用于招徕顾客。如今,传承已久的各种吆喝声几乎遍布了竹乡的大街小巷,成了竹乡人民每天必听的曲子。和以前不同的是,现在的人们将自己要喊的话录下来用小喇叭反复放出来。天微微亮,一声或高亢或婉转或悠长的吆喝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随即引来街头巷尾不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吆喝声大都名副其实,干什么卖什么就吆喝什么。喜欢吃凉东西的人一定忘不了这声音“凉虾、凉粉、凉面、凉皮”。两字一句,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几乎每天按时按点约定俗成。习惯了吃这类东西的人若是哪一天没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便很不是滋味呢。“今天怎没听到凉面呢”?“卖凉粉的咋还没来”。喜欢吃香辣的人几乎都会背出这句话“九九鸭脖王,鸭脖鸭脚鸭老壳,鸭菌鸭腿鸭翅膀”,学着叫卖人的腔调,喊出正宗的大竹话,一字不差顺序不乱的吆喝出来,最后一句还故意拉长声音,铿锵押韵,余音绕耳。

“豆面糍粑,又香又甜”,“馒头,老面馒头”,“糯米糕,面发糕”,这是喜欢吃甜食的人的最爱,每天都不会忘记买来吃点。最具特色的便是有的喊来“h”“f”不分,“面发糕”叫成了“面花糕”,但人们听得亲切明白。他们只吆喝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然而他们的东西的确名副其实,香甜可口,嚼劲十足。

更有趣的是有个卖菜的中年男子开着三轮车边跑边喊“豆芽,莴笋……”声调拉得老长,几十米外都能听得见。有的人故意开玩笑地问他:“豆芽,莴笋,你的豆芽有多深?”逗得他气也不是恨也不是,但他心底里从不计较,所以生意不错。不知道他的真名,“豆芽”就成了他的代名词。

当然也有的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吆喝卖水果的商贩们喊的是又甜又脆,说的是不甜不要钱,然而买来吃了是酸的还是要了钱。还有一些耍心眼的商贩为了把自己的水果及时卖完,除了少斤缺两外,在你挑选的同时也帮着你“热心”地挑选,其实他选的都是有伤的或是放了很久不新鲜的次品。哎,真是“用心良苦”啊!

有的不仅吆喝还加上器具并用,以增强效果。卖麻糖的一边手拿铁锤敲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一边吆喝着“卖麻糖咯”。吆喝声和击打声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糖炒栗子”机器炒着栗子翻滚的沙沙声和飘出的栗子香味不得不让人们在那停留片刻,即使不买也得闻上一闻才会离开。还有“豆腐蛋糕”,“糯米蛋糕”,“皮蛋,盐蛋,正宗皮蛋,山楂盐蛋”。

家乡的吆喝声虽不及老北京的吆喝声丰富多彩,但它也成了竹乡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也丰富了竹乡人民的生活。

新闻推荐

网售天价春晚门票最高10万 卖主自称是内部票

卖主自称是内部票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 家乡的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