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柏木泉
□张道树
我们的村子,前后改过几次名,土地改革时叫涌泉村,因为村里有座庙宇叫“涌泉观”,建立合作社时又取名团结社,成立人民公社时,与下面的楠木社合并成胜利大队,改革开放时两社闹分离,有两个人都想当书记,又分成金瓶村和经楼村。
金瓶村是我老家所在的村,因村里有一个大院子叫“金瓶屋基”,金瓶屋基的历史很久远,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屋基西侧的大土包中,藏着一个像花瓶一样的金瓶子,离土包几十米远的地方又有一棵古老硕大的鸡屎树,每到半夜人静夜深的时候,金瓶就出来显身,在鸡屎树的树梢上,金光四射耀眼夺目。人一走近大树,金瓶就立即消失。土包和大树的确存在,我在金瓶屋基读小学时,大土包是我们玩耍的好地方,鸡屎树就在学校的操坝旁,我顺着爬杆还上过树,至于金瓶现身谁也没见过。老人们说,金瓶被一个会施法术的和尚盗取走了。经楼村得名于解放前,有一个大地主名叫刘孟威,家有土地上千亩,是德新乡的伪乡长,有一大院房屋,进出都是三道龙门,雕梁画栋。大院旁边又修了一座专供家人念经用的楼,更是精美别致。土改时刘孟威被镇压了,他的土地和房屋都分给了贫下中农,老婆也嫁给了帮他的长年。
社会变迁,金瓶村和经楼村又合并成了一个村,恢复了胜利村。不管村名怎样改变,地域地貌始终没变。由于小时候家境贫寒,割猪草、放鸭子、捡狗屎,村子里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家乡地处川西平原,没有山,只有大路小路、小河溪流、小桥流水、树林、竹林、草滩和庄稼地。村子中间有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流叫柏木泉,柏木泉的堰头处在村子的中心,河水向南流去,供下游长征村用水,老堰头像个丫字形,尤如一只手伸出的两个指头,在那里有我儿时的恐惧和旖旎的回忆。
儿时的柏木泉,翠柏成林,林荫森森,除了柏树外还有许多其它杂树,古老硕大,把整个堰头笼得密密层层,密得透不过阳光来。堰头靠水的一带,生长着茂密的芭茅、芦苇,芭茅与芦苇丛中又生长着灌木和各种藤蔓植物,许多都是有刺的,它们相互挤挨相互缠绕,林地中是崎岖不平的,在里面埋有不少的坟,死者多数是小孩、年轻人和没有祖坟的人家,姓氏也很杂乱,可称之为乱糟坟了。走进堰头林地,叫人害怕。在这种植被环境中,又非常适合蛇类和鸟类的生存。小时候的柏木泉,白天一个人路过都背皮子发麻,更不要说晚上。风吹林木沙沙作响,加之树下又常添新坟,猫头鹰咕咕叫,人们路过心都咚咚跳,步子快疾,不敢久留。我家赶德新场这里是必经之路,我在德新街上读高小的两年中,天黑回家又是经常的事,真是吓得我冷汗直冒。但白天只要有一群伙伴,还是要到堰头去玩的,特别是夏天,堰头里清亮冰凉的水还是很诱人,约一群伙伴打着赤身,纵身跳进水里,一边游泳一边摸鱼虾,捉螃蟹,抓些枯草落叶,点火烧着吃,那还是挺有趣的。
五八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公社、大队、生产队修仓房、牛房、猪圈……还有每年打造农机具等,食堂化烧的树也不少。柏木泉的树逐年砍伐,芭茅,芦苇也被缺柴烧的人连根挖起,晾干烧掉了,到了包产到户时,柏木泉的大树全部没有了,剩下的小树也是稀稀落落,砂堆和坟包也全暴露在阳光下,整个堰头看上去给人是一种荒凉的感觉,这是八九年我离开家乡时柏木泉给我的印象。
一去24年,时间如流水。我和妻子一起回老家去看望病重的三姐,到了德新街上,叫了拉客的电动三轮车,叫他把我们拉到胜利村二社。车开出德新场,仿佛把我们拉向了很陌生的地方,原来那些很熟悉的大路小路,小桥溪流院落房屋全部都不在了,映入眼帘的完全是生疏的水泥大道,水泥小径,楼房瓦屋,就连过去十分气派的刘家大院也没了踪影。我睁大眼睛努力搜索我记忆中的地方,一处也没找到,我就有些犯疑,便大声地向师傅喊道:“师傅,我们是去胜利二队的,路走对没有呵?”师傅很自信地答道:“你们放心,这就是去胜利二队的路。”一会儿车进到了一大片迷宫式的房舍,白墙蓝色琉璃瓦平房一排排整齐地排列在一条条水泥道路旁,形成一条条村街。车转弯磨角,弄得我们连方向都搞不清了,最后车穿出了那片街区,驶进了胜利二队。
胜利新村是5.12大地震后,灾后重建国家出资扶持农民建起来的。选址就是前面说的柏木泉堰老堰头,原有的荒滩荒地就有几十亩,铲平河堤,两个堰头合成一个堰头,利用率就更高了。我围着新村走了一转,首先看到的是我记忆中的一只手伸出的两根指头,变成了一只手握起的拳头,与其说它是堰头,不如说它是一个小小的湖,这是在修房取砂石时挖出来的。湖周是用水泥墩码起的保坎,围湖修了一条2米宽的水泥路,靠湖一面还安装有不锈钢的栏杆,比路高一级的地段修成一个斜坡,上面是草坪和一些花树。堤坝上是活动区,安装了不少的健身器具,村民们早晚可在这里来锻炼身体。整个湖区近似于一个公园,湖中的水很深,湖底一眼眼泉水不断冒出,水很清澈。整个湖像尾蝌蚪,大头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由北向南延伸。一座平桥把河两岸连接起来,300多家新居围湖排成一个“U”字形,青一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新村以堰头为轴心,向外辐射,再顺河下延,中间形成一条条小村街,当街的一顺房是村民的卧室客厅,叫正房,正房的后面是厨房、粮仓、厕所、饲养家禽家畜的圈舍,卫生间也改过去的敞开式为冲水型的封闭式,明亮又卫生,各家各户都实现了电器化,彩电、冰箱、空调,城里人有的东西他们几乎都有。新村里体育场、娱乐室、商店和小饭馆都有,村民们的生活非常方便。现在的田间劳动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向天地劳动了,也不再向国家交粮交税了。我在新村里见到了几个儿时的玩伴和一些熟人,他们个个都喜气洋洋,约我打麻将娱乐咧!
新闻推荐
(申晓琳陈科记者肖盛雄)“这么快就办理好了啊?”“是的,这是你的准生证,请拿好”!这是12月5日上午在旌阳区天元镇便民服务大厅里前来办理准生证的周女士同计生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我以前听别人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