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如何面对那些不能呼吸的“痛”

德阳日报 2014-10-10 01:20 大字

刚刚从国庆长假中放松了心神的人们又被揪紧了神经,入秋以来的首轮区域性污染袭向华北。8日,北京下半年首个“重污染预警”启动,等级为黄色。9日,北京把重污染预警、霾预警双双升级为“二级橙色等级”。

“重度霾”频发之下,面对不能呼吸的“痛”,怨天尤人和无动于衷都不足取。公众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学会科学地应对雾霾。政府则需要多措并举,将减排的好措施落实到基层。

8日晚,由于雾霾,遮挡住了许多地方“月全食”的古铜色满月。然而9日早晨,记者在北京市街头发现,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雾霾下,路上戴口罩的人依旧寥寥无几,推着孩子出门遛早、锻炼的老人比比皆是……

专家指出,霾天气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导致传染性疾病增多。颗粒物也可直接进入肺部,并黏附在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

北京市气象局相关专家称,中度、重度霾下,天气容易对人体呼吸循环系统造成刺激,尤其是早晨空气质量较差,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少出门,或减少户外活动,并在外出时戴口罩防护。

据悉,面对此轮雾霾,气象、环保部门已通过电台、电视、短信、微博、微信等方式,提示公众采取戴口罩等措施,并呼吁老年人和儿童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虽然引发雾霾的原因不止一个,但“秸秆焚烧”无疑是加重此轮雾霾的因素之一。

环保部对秸秆焚烧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北方地区逐渐进入秋收季节,国庆期间部分省市秸秆焚烧集中。早在今年6月夏收季节,天津、河北、山东、山西辖区范围内,遥感设备就监测到400多个火点。

“秸秆焚烧,直接排放一次颗粒物,烟气含‘有机气溶胶\’,可形成PM2.5。”北京市环保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调处处长李立新介绍,去年夏季遥感监测显示,大范围秸秆焚烧可使北京地区的PM2.5在几小时内由110微克/立方米飙升到460微克/立方米。

“小麦秸秆枯草比是1比0.8,玉米秸秆枯草比是1比1.2。”北京市农业局能源生态处处长王宇介绍,秸秆集中化处理,已不存在技术难题,额外成本也不多,其困难在于收集、运输、处理。现在应加大开拓综合利用项目,告别秸秆焚烧。

2013年10月,针对治理大气污染的北京及周边六省区协作机制形成,秸秆禁烧被作为各地2014年重点任务之一。

据了解,自1998年起,北京地区不断鼓励秸秆再利用新技术,收集、粉碎、发酵、制作有机肥、饲料化等,如今冬小麦秸秆100%还田,春玉米、夏玉米还田率90%,对于分布零散的点状耕地,北京市今年在北部山区推广“玉米秸秆打捆机”,避免因大型农机进入困难产生的焚烧隐患。

王宇表示,从传统观念的“焚烧后灰分深翻还田”,到如今“粉碎免耕还田再播种”,是环境意识的逐渐转变,更是秸秆多渠道利用的探索。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新闻推荐

百岁老人的世纪回忆

周纪珍老人看电视,蒋亨寿在一旁看书陪伴。1902年出生的周纪珍老人已有111岁,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改革开放、灾后重建等国家重大事件她都经历过。近日,记者来到旌阳区孝泉镇红豆村,听周纪珍老人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