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与每个公民休戚相关
■新华时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依法治国”的会议主题。法治中国,并不仅仅是庙堂之论,而是与每个公民休戚相关。法治建设,人人受益;法如空气,须臾不可离开。
在宪法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00多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近9000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对于不少人来说,这些法律法规,看不见摸不着。事实上,法律法规无处不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已成为保障公民合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神”,在推动国家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可以设想,没有物权法,公民维护私产权利的盾牌是否能够硬气;没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7天无理由退货”会有多少商家响应;没有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和取消劳动教养制度,还会有多少侵害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行为得不到纠正。
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深得人心。一部部法律法规,彰显了我国立法理念从注重维护公权、便于行政,逐步转变为重视规范公权、保障私权、尊重人权。从这个意义出发,法治中国的前行,还会带来更多公民权利的保障。
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法治昌明,社会清明;法治不彰,乱国殃民。对此,我们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社会失序的痛苦也难以忘记。正因如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更显出其极端重要性和顶层战略意义。
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相同,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要知法懂法、信法守法,也要敢于用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从国家到地方开门立法的过程,还要说实话说真话,让每一部法律法规都能最大程度的汇集民意民智。
法治中国,正在路上。十八届四中全会必将不负众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立下一座新的里程碑,让每个公民都能从这次前行中获得更多公平与正义的力量。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罗宇凡)27日,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审议。草案将12月4日设定为国家宪法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适时在作草案说明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