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位数” 取代“平均数”如何?
□彭忠富
去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1474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3%;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706元,实际增长10.9%。(5月28《新京报》)
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不同岗位平均工资,一公布网上就骂声一片,这应该在意料之中。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一个定论,统计局的数据水分太大不可信。事实的确如此,大家跟公布的数据一比较,发现自己实际收入并没有那么多,收入“被增长”了,大家怎么能不义愤填膺呢。平均工资是毫无意义的,这好比把李嘉诚的年薪和一个城镇低保户年收入平均后,低保户立刻就成了上百亿的大富豪。可见,这种望梅止渴的数据看起来光鲜亮丽,实则反应不了真实问题。
其实统计局作为专业机构,应该清楚,分析国民年收入应该用中位数代替平均数。平均数容易受个别离散度太大的数据影响,极不科学。例如:10个人的月收入为5万、2万、8千、6千、5千、4千、3千、3千、2千和2千,那么中位数收入是中间那个4千5,而平均数收入则是1万,用中位数4千5更符合实际收入水平,建议今后国家统计局在公布国民收入的时候,用“中位数”取代“平均数”,这对于维护统计局的公信力也是有好处的。
虽然这次公布的数据为大家所不满,但仍然是有意义的。首先广大求职者会奔着城镇国有单位去,会奔着金融业等高收入单位去,因为人往高处走嘛,谁不愿意年薪高一点呢?但这会形成一个可怕的后果,高收入行业求职者门庭若市,而低收入行业却是门可罗雀。新的用工荒即将产生,这将是一种长期性的结构性矛盾。失业人员居高不下,那些低收入行业根本没有进入求职者的视野。如此看来,低收入行业给员工加薪是铁板钉钉的事,不然就会人才青黄不接,连在职者也会跳槽高就,从而损害整个行业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揭示了我国贫富差距扩大化的严酷现实。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已经超过了0.4这个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超过这条“警戒线”时,贫富两极的分化较为容易引起社会阶层的对立从而导致社会动荡。必须尽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利用税收等杠杆来调节收入差距。这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和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只有收入上来了,扩内需、促消费才有动力通过。
新闻推荐
考生们经过一段较长时间高度紧张繁重的考前复习,生物钟节奏相应变化到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考前48小时可按如下方式调整生物钟:早上七点起床,然后听听音乐,适量做做慢跑等有氧运动。在高考考试的上午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