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病毒灵” ——中国药科大学专家解读幼儿园喂药疑云
新华社合肥3月17日专电(记者 鲍晓菁) 近日,陕西、吉林、湖北三地接连曝出有幼儿园给孩子喂“病毒灵”事件,“病毒灵”究竟是一种什么药?为何多所幼儿园都选择了“病毒灵”?这种药的副作用究竟有多大?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逆的终身影响吗?
17日,记者专访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教授于锋,解析“病毒灵”背后的疑问。
一问:“病毒灵”究竟是什么药?
于锋告诉记者,这是一种老药,学名叫盐酸吗啉胍,主要是用于抗病毒。但是其作用没有明显效果,更别提对病毒有任何预防作用了。因此现在临床上很少使用,“日常教学中都不提这种药了”。
“事实上,抗病毒的药效果都不好,因为病毒不像细菌,病毒有一个特性就是变异,每个感染者的症状和药物反应都有差异,因此单种药物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作用都非常有限。”于锋说,“如果把病毒比喻成靶子,那么针对这种病毒的疫苗才是正中靶心。但由于病毒的变异性,病毒性的流行疾病过几年就会爆发一次,疫苗也要跟着更新换代。”
二问:为何多所幼儿园都选择了“病毒灵”?
于锋介绍,病毒灵的价格非常便宜,“一瓶一百颗仅要一块五左右。”
“我猜测,幼儿园缺乏用药常识。‘盐酸吗啉胍\’的商品名‘病毒灵\’很容易误导普通人认为这是一种针对病毒很‘灵\’的药。”于锋说。
三问:这种药的副作用究竟有多大?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逆的终身影响吗?
于锋说,其实病毒灵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并不显著。药物上市前会进行有效性、安全性的多重测试。而类似病毒灵这种针对常见病的常见药物,其安全性要求更高,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几率都极低。而作为一种使用了多年的常见药物,病毒灵的临床报告也没有显示其毒副作用较大。
针对家长所担心病毒灵的药理是病毒的DNA和RNA聚合酶会对孩子的遗传基因和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于锋认为,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一点。
“但是没有一种药物是绝对安全的。而且由于医学伦理的要求,任何一种药物都不能拿孩子做临床实验,因此这种药物对孩子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不好预判。”于锋说,“跟成人相比,孩子发育不成熟,普遍对药物会更加敏感,其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几率也更高。”
针对有报道指出,已经有孩子在体检中查出身体不适,于锋认为,目前尚没有证据证明这些孩子的不适症状直接与服用病毒灵有关。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并长期关注、追踪这些服药孩子的身体状况。
对于孩子们未出现共性指标异常,于锋认为,根据孩子的体质不同,其不良反应的症状也不同,一般的药物过敏反应如盗汗、起疹子、食欲不振等,停药后一般都会有好转,但如出现心肌受损等器质性病变就很难恢复。
“服药后的副作用可逆还是不可逆现在还不好说,停药之后需要进行临床观察,并对症治疗。”于锋说。
四问:幼儿园喂药事件暴露了什么隐患?
于锋认为,幼儿园盲目给孩子喂病毒灵事件十分荒谬、“没有常识、简直莫名其妙”,其背后暴露了处方药监管漏洞、教育者缺乏用药常识、卫生机构乏力等多种问题,
“这么大量的处方药从何而来?开处方的是谁?医药市场没有监管吗?”于锋问。
其次,于锋认为,幼儿园的老师既没有责任心也没有用药常识。“自家的孩子喝个奶粉都小心翼翼,让孩子们吃药就这么随意,这像话吗?!”于锋说,有不少家长、学校也都相信在病毒流行期间给孩子吃些板蓝根、抗病毒冲剂之类的药物可以预防,其实从药理上都说不通。
于锋认为,幼儿园喂药事件暴露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失守”。“现在医疗专业人才缺乏,不可能每个学校、幼儿园配备有专业资质的保健医生,但是幼儿园所在的社区卫生机构应该承担起看护孩子健康的责任,并且给教师、保育员普及一定的医疗常识。”
新闻推荐
新《公司法》实施一月—— 全市新登记公司 同比增长83.4%
(记者邱洁)今年3月1日起,新《公司法》正式施行,全市工商登记窗口出现了“井喷”现象,咨询、办理、变更新版营业执照的群众络绎不绝。3月31日,记者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企业登记窗口了解到,在新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