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农二代:村里的“新新人类”

菏泽日报 2014-02-13 10:03 大字

春节期间,平时原本平淡、单调的农村变得热闹起来,这些变化与从城市打工归来的“农二代”不无关系。农二代,是相对于农一代来说的。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了第一批农民工,那些农民工被称为农一代。随着农一代的渐渐老去,一批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期的农村人,接过了农一代人的“枪”,成为“农二代”。这群农二代,有着比农一代更活跃的思想,比农一代更强烈的拼搏精神,逐渐成为农村的“新新人类”。

潮装扮,扮靓街头巷尾

2月2日,记者来到曹县倪集街道办事处,见到从上海回来不久的陈东。陈东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学业,而是选择到上海跟随村里人打工。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靴子,一条紧身黑色牛仔裤,一件黑色风衣,大大的无镜眼镜,这就是陈东。这一身潮装扮,与他所在的村庄,显得格格不入。

见到记者的到来,陈东便上前来打招呼,寒暄了几句,就聊到他这身装扮上。“俺妈整天在背后说我,说我不像个农村小孩,像个城里的小混混。你也知道,人家城里人,不都是这个样子吗?”陈东略显委屈地告诉记者。

和陈东的情况相似,陈东的邻居王丽,更是一身潮装扮。“我个子矮,所以就经常穿鞋底高的鞋子,但我爸说我鞋底太高,非让我换了。还有,夏天时,我可能穿的裙子有点短了,家里人那个说道啊,我都受不了啦。”

春节期间,记者在农村发现,凡是打扮得比较新潮的年轻人,大都是在外打工的农二代。这些农二代,扮靓了农村的街头巷尾。

腰包鼓了,新式消费渐流行

1月31日大年初一,电影《爸爸去哪儿》正式上映。记者跟随家人来到位于曹县银座商店四楼的星美影城,准备看电影。刚来到影城,记者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不大的影城前台,挤满了前来购票的市民。谈话声、买卖声、打闹声,人声鼎沸。

“我们影城刚开始营业,哪里见过这阵势啊!明天的票都售光了。之所以这么多人,除了因为是假期期间,还与大量周边乡镇的人前来看电影有关。”售票员告诉记者。

“老同学,还认识俺不?”在休息区,一个人拍了拍记者的肩膀说到。

“你是李绍吧。”记者想了想说。

“亏你还记得我。”李绍笑着说到。李绍是记者初中的同学,家住曹县苏集镇,由于当时不好好学习,初中没上完就辍学回家了。

“我辍学后就去打工了,这么多年了,也攒了点儿钱。这不,带爸妈来看看电影,想不到,老人还没在电影院看过电影,让他们看,他们还不看,说这是浪费钱。”李绍笑着说,“除了俺,俺村里来了十来个呢。”

新观念,不当员工当老板

2月3日,陈磊到记者家走亲戚。陈磊是记者的表哥,说是表哥,其实年龄也就相差几个月,家住曹县倪集街道办事处陈庄村,高中没有上完就辍学了,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如今,年纪轻轻的他,已是一个孩子的父亲。

“在外边打工,可真是不容易,想想当初不好好学习,就后悔。”陈磊说,“累点儿不说,还经常被老板、工头骂,你说,咱一年轻小孩,哪能受得了,但是没办法,还得忍着。”

陈磊在外打工这几年,攒了一点积蓄,随着个人积蓄的增加,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我不想再在外边打工了,一个月挣个四千来块钱,自己花花,然后年底回家花花,其实剩不了多少,还不自在,现在我也应爹了,把孩子撂在家里,我也不舍得。过完年,我打算跟一个亲戚到外边走走,看看有啥可做的,投资点儿钱,闯一闯,就算赔了,就当是长长经验啦。”陈磊憧憬着未来,告诉记者。

农二代,这些在农村被看成是“新新人类”的人,正是农村发展的动力。他们那些特有的新思想,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打造出一个“新农村”。   记者  胡德光

新闻推荐

交通运输重大项目提上日程,高校联合办学进入实施阶段,民生重点工程扎实推进,一年间,菏泽——为可持续发展积蓄“正能量” ——菏泽大力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纪实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