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有山有水的城镇才能安放“乡愁”□秦川

济南日报 2013-12-16 18:32 大字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人民网12月15日)

一句“记得住乡愁”,颇具文艺范,温暖了人心,激发了无数人的情感共振。一般来说,城镇建设划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名称的更换,农民(包括农民工)变为市民,户籍发生更迭;二是公共服务平等化,与市民一样享受完整的公共服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归根到底,要围绕“人”字做文章,所有落脚点就是一个“人”字,这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除此之外,人还有精神诉求,还需要找到精神家园,这是更高的层面也是更高的境界。然而这就不只是农民(农民工)市民化所能解决的。不少来自农村的人走进了城市、成了新市民,有体面收入、有房有车,与其他市民毫无二致,但内心是孤寂的、灵魂是漂泊的,似乎并没有找到精神家园,原因在哪儿?望不见山、看不见水、记得住乡愁却找不到出口。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二字直抵人心。乡愁是什么?有人说,是鸡鸣狗叫,是炊烟袅袅,是麻花辫“小芳”,是翠花上酸菜;还有人说,是小桥流水,是鸡犬相闻,是乡里乡亲,是夜不闭户……从瓦房变成楼房,邻居不见了;从乡村变为乡镇,小桥流水不见了;从贫瘠变得富裕,夜不闭户不见了。这样的城镇化虽然显得气派,但是少了韵味、淡了情怀,抹杀了记忆、割裂了传统,令人遗憾甚至痛心。

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装得下记忆,让百姓生活得更恬静,心灵才能找到安放的家园。这就需要少一些乃至摒弃大拆大建。诚如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所说,“保护与利用才是符合文化规律的做法”。事实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有数处关于保留乡村以及乡村记忆的要求。比如,“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美丽城镇”。这足以说明中央未雨绸缪,也彰显了中央的远见。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只要秉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要求,乡村也许仍会减少,但记忆不会残缺;生活不必豪华,只要诗意栖居。在每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里,那些深情记忆中的细节就在眼前,那些诗意的意象就会变得丰润。

新闻推荐

采用太阳灯照明技术 实现西瓜反季节生产仁风“富硒”西瓜端上元旦餐桌

本报12月30日讯(记者 王宝静 周历)“今年6月,我们合作社从石家庄引进了植物生长灯,富硒西瓜反季节种植试验终于成功了,元旦就能上市!”今天,仁风镇召文“富硒”瓜果合作社理事长张召文这样介绍道。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