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做奶牛养殖业的 “领跑者”,做奶牛养殖业的 “领跑者”

乐陵市报 2013-06-20 15:38 大字

从在北京干平面广告、小饭馆,到立志回乡养奶牛;从刚回乡时的白手起家,到现在成为占地150亩, 1500头奶牛合作社的理事长, 41岁的臧书博用了近十年时间。

初中毕业后,臧书博背上铺盖,北上北京,开始了打工生涯。年龄小又没有一技之长,臧书博只好在小饭馆里干些洗洗刷刷的活,后来又辗转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那时候,他经常拿上公司的宣传材料,骑上自行车,四里八乡去招揽业务。就这样,十几年过去了,但他没有安于现状,回家乡发展的念头在脑中愈发强烈起来。

臧书博的表兄弟们在天津养殖奶牛,他觉得这是个在家乡大有可为的项目。于是, 2008年初,带着在外打拼多年的积蓄,臧书博回到了黄夹镇小韩集村。

2008年5月,臧书博在小韩集村流转了80亩土地,拿出自己的积蓄又从亲朋那借了几十万,共投入180万,成立了乐农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的发展还算顺利。从2008年到现在,每年合作社都要投资建设新牛棚,新上奶牛。目前,合作社占地面积150亩,奶牛存栏量1500多头,会员20余家,平均养一头奶牛一年能获利6000元。”臧书博介绍合作社情况道。

奶牛养殖,最重要的是鲜奶销量和奶质的保证。合作社成立初,就与德州光明乳业签订长期供销合同。解决了鲜奶的销路问题,如何保证奶质,臧书博可是动了一番脑筋,在资金不充裕情况下,上了一条先进的挤奶线和鲜奶奶质初步检测设备。“每一次鲜奶出厂前,我都要亲自把关,确保从我们合作社出去的鲜奶,奶质是有保证的。这么多年来,我们合作社内从没发生一起鲜奶质量问题。”臧书博自豪地说。

在臧书博今后五年战略发展规划里,合作社将不断扩大规模,新建一个占地80余亩的牧场模式养殖场,进一步提高奶品质量,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稳步提升。“今后,我们将继续保持在周边县市奶牛养殖领跑者的地位,带动更多群众奔向致富之路。”他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尚现军

新闻推荐

关洪昌:蹲桥头蹲出来的亿万富翁,关洪昌:蹲桥头蹲出来的亿万富翁

从一名蹲桥头的农民工到经营着多家企业的成功人士,从身无分文的乡巴佬到亿万富翁,从做家具维修起家到现在涵盖服务业、学前教育、布料加工等多个行业的企业家,他就是秉承着一份厚道一份福的乐陵籍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