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让外来建设者感受“家”的温暖,滨海新区:让外来建设者感受“家”的温暖
近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外来人口大幅增长,截至目前,新区人口已达248万余人,其中流动人口124余万人,且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如何让他们在新区实现自身价值,对滨海新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体面劳动、尊严生活?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综合施治,以解决流动人口民生问题为重点,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流动人口融入新区、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滨海新区区委政法委副书记谢志强告诉记者, “这就是我们滨海模式的基本内涵。”
滨海新区紧紧抓住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有力契机,把 “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每个领域和关键环节, 积极探索打造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 “滨海模式”,努力营造本地人与外地人和谐共融的社会局面。
兴建特色公寓,为流动人口提供安居住房
在于家堡 “建设者之家”记者见到了德州籍老乡耿丽。 “走过这么多地方从没见过这么好的条件、环境和管理。干一天活回来有开水、有食堂,还能洗澡,晚上去阅览室读书,或去夜校听讲座。”记者看到这个专为建筑农民工提供的公寓可容纳8000人,四人间工人宿舍宽敞明亮,房间内有储物柜,安装了暖气、风扇,还可收看电视。每个工房组团配有洗漱间、开水间、餐厅、会议室、探亲房,公共浴室提供24小时热水淋浴。
除了专门为建筑农民工准备的 “建设者之家”外,在滨海新区,针对大企业多、大项目多,外来建设者居住和就业需求旺盛的情况,政府以提供务工人员居住服务来保证企业发展,公寓与项目同时规划,出资建设了一批白领公寓、政府公屋、蓝领公寓。
“为解决流动人口居住问题,我们在上世纪末就由政府出资建成了全国首座供流动人口居住的天河蓝领公寓。目前,这种由政府单一出资的建设模式, 已逐步发展成为政府对外运营、企业投资对外运营、企业投资自建三种类型。”谢志强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滨海新区已经建成各种类型的高级人才公寓、蓝白领公寓、建设者之家30处,可提供住房3.6万间、 20万个床位。由新区政府、产权单位、物业公司和承租企业共同管理,形成了管理主体联动化、管理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方式精细化的服务模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构筑和谐劳动关系,让流动人口安心就业
在南港工业区中交天津航道局的吹填造陆工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民工课堂正在上课。讲台上,老师除了讲一些有关职业技能与安全方面的知识外,还重点对如何做好文明施工作了详细介绍;讲台下,民工们细心体会,认真记录。
滨海新区教育局职成处负责人介绍,滨海新区将民工学校开在1000余块建筑工地上,为20余万建筑产业工人普及安全、文化、法律等专业知识,推动外来务工人员由 “生存型”向 “发展型”转变,在构建和谐首善区的同时培养 “滨海新市民”。目前,政府、企业、民工三位一体的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模式已初步形成,民工学校已逐渐成长为一个民工与民工间、民工与企业间、民工与建筑业主管部门及社会间交流的综合平台,成为打造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效载体。
从职工最直接、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着手,加快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也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最基本的内涵。滨海新区积极引导研发能力强,市场开拓有优势,盈利水平较高的企业建立职工工作正常调整增长机制。同时,加强对企业工作分配和收入分配的指导,重点做好建筑工地农民工工资监管工作,适时调高最低工资支付标准,确保职工按时领取劳动报酬。
目前,新区已有超过4000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去年,新区薪酬增长率为7.9%。数据还显示:滨海新区目前已经实现97%以上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其中农民工等外来建设者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5%。
建立帮扶机制,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自2010年开始,滨海新区每年评选表彰1000名“优秀外来建设者”,同时解决他们在津的落户问题。去年德州市28名务工者获此殊荣。据了解,今年新区还要为1500名优秀外来建设者提供这项服务。通过以“同城化”为核心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滨海模式”,越来越多的外来建设者正在融入滨海新区的大家庭。 “最终实现凡是符合划定条件的优秀外来建设者都能够落户滨海新区的目标。 ”
为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建立法律维权机制,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目前,滨海新区共建有法律援助中心4个,工作站27个,联系点398个。2010年共开展咨询服务1.5万余次,依法查处100多起拖欠、克扣外来建设者工资和违反劳动法规行为,有力维护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截至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在平等就业、同工同酬、缴纳五险并异地结转等方面与本地居民实现了同城待遇,新区152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部向外来务工子女开放,就学的外来务工子女人数已经达到2.7万多人,基本医疗的覆盖,外来和常住人口、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了平等化。
创新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全员、全域覆盖的服务管理体系
日前,滨海新区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内设公安、人力社保、卫生 (计生)、工商、规划与国土、教育、民政、司法等13个办事窗口,成为了滨海新区人口基础信息库和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指挥部。
同时,为推动服务工作下沉,滨海新区在各功能区、街道、居村都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分站,研发了建设流动人口信息综合应用系统,与滨海新区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化采集、跨部门共享,形成了全员覆盖、全域覆盖的人口服务管理三级工作网络。目前,共为劳动、卫生、教育、民政各部门提供查询、核准服务1500余次,为流动人口现场登记办证6000多人,查破违法犯罪案件140多起,真正做到服务前移、管理前移和阵地前移,成功实现了由控制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
为深入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队伍建设,滨海新区按照500名流动人口配备1名协管员的标准,组建了1200余人的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队伍,他们通过 “临时治保会”聚在一起工作,借助自身工作平台的便利,协同公安部门共同开展流动人口登记、法制宣传教育、维权服务、出租房屋登记建档等工作。另外,通过成立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工作人员能够深入住户,及时处理社区居民矛盾、纠纷调解、城市管理等问题,畅通居民诉求渠道,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形成社区问题早发现、发现问题有人管、街道上层有人协调、落实情况有人检查的问题处理程序。
如今,在汉沽寨上街、汉沽街,大港古林街、港西街、小王庄镇等流动人口较为聚集的区域,都活动着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队伍,流动人口的登记办证率大大提高,化解矛盾纠纷、降低流动人口犯罪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报记者 李根
新闻推荐
夏津讯 (别翠清)4月29日,白马湖镇春雨葱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许德春,收到了国家农业部的绿色食品认证证书。“有了证书,咱合作社的大葱就可以进大城市的超市,还有政府和高校的食堂了,葱的身价也会跟着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