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江阴:迈向现代化建设幸福城,江阴:迈向现代化建设幸福城

德州日报 2011-09-07 17:38 大字

江阴早在2005年,就已成为江苏省率先建成的全面小康达标县市,小康达标后干什么?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江阴以“幸福江阴”建设的战略构想给出了答案。

“幸福江阴”已日益展露出动人的现实模样。未来5年,江阴将坚持把提升百姓福祉贯穿现代化建设的始终,要力求让每一位江阴人进一步在个个都有好工作中创造幸福、在家家都有好收入中提升幸福、在处处都有好环境中享受幸福、在天天都有好心情中品味幸福、在人人都有好身体中体验幸福,共同开启科学发展的新征程。

以民生为基,推进产业现代化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以民生需求倒逼经济转型优化,一批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人才撑起“智造江阴”已成为江阴发展的基础,江阴成立了全国县(市)首家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 99家企业先后参与210个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制订。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3.5万人。

展望:以新兴产业发展“445计划”为重点,着力构建“人才引领、科技创新”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到2015年,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达到90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7%以上。

以民富为纲,推进社会现代化

多元增收鼓起口袋。江阴不断促进富民增收,以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以鼓励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以拓展投资领域增加资产性收入,以财政转移和结对帮扶增加困难群众收入。社会保障制度从城镇为主向覆盖城乡转变,农民养老实现了从传统的家庭保障逐步向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的转变,形成了具有江阴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

展望:以城乡居民收入倍增为重点,着力构建“多元和谐、共生共荣”的橄榄型社会新结构。到2015年,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2∶1以内。

以民享为先,推进生态现代化

不开发区域。江阴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以不开发区域建设倒逼产业集聚发展。在南部六镇200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不开发区域”,为可持续发展留好空间。不开发不是不发展,是为了更高水平发展,实施高效益的农业开发、高标准的旅游开发、高水平的工业开发和高品质的人居开发。节能减排。注重以生态优化倒逼经济转型,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同步提升。

展望:以不开发区域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生态环境新优势。到2015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2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5分,不开发区域的核心区和一般区土地开发强度分别下降到8.5%和10.5%以下。

以民安为基,推进城市现代化

完善城市功能。江阴把全市98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实施城乡建设规划全覆盖,初步形成“一中心四片区”的城市格局。相继建成7条省级公路,33条市级道路陆续通车。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江阴放大城市辐射效应,涌现出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新市镇。

展望:以提升城市能级为重点,着力构建“功能完备、活力充沛”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一个中心城区、四个卫星城区”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化率达到70%,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0%以上。

以民强为重,推进人的现代化

全市域统筹公共服务。城乡教育布局和资源不断优化整合,市、片区和社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全民健康档案。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多层次创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平安城市建设,技防城建设实现“全市域覆盖、全天候监控、全防区联动”。

展望:以提升市民素质为重点,着力构建“开放包容、平和理性”的社会发展新环境。到2015年,全市人才总量增加到3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体育人口比重达到55%。 吴希

新闻推荐

赵官镇蔬菜尝足“有机”甜头,赵官镇蔬菜尝足“有机”甜头

1斤萝卜卖到2元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