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阳区:走出组织工作创新发展之路
新建成的天元镇王谊村组织活动场所。旌阳区组织系统近年来紧紧围绕区委 “争创三个一流”的奋斗目标,用服务全局的眼光谋划组织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组织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思路决定出路:组织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今年春节假期刚过,旌阳区就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务虚会”,来自基层一线的40多名组工干部会聚一堂,围绕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献计献策。
如何破除“就党建抓党建”的工作定式,摒弃“组织工作是软任务,经济工作是硬指标”等陈旧观念?旌阳区从根本上转变思路——
“组织工作既出生产力,更出凝聚力;既是管理,更是服务;既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营造发展环境”的“三大理念”响亮提出。
创先争优“先锋模范四项工程”、 “千名干部下村组”、“万名党员进农家”、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部门联系社区以及“组工干部访民情”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党内关爱、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等一系列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区级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建设、非公企业“联建共创”模式、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一系列创新实践不断突破。
思路决定出路。在旌阳区,组织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有机结合、高度对接、深度融合,并切入到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链条中去,实现了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
扭住 “关键点”: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2010年11月18日,扬嘉镇小学内彩旗飘扬,全镇688名党员会聚一堂,投票选举产生了全区首位公推直选的党委副书记。
较之以往,这次公推直选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操作层面,更在于引发了用人理念的创新: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变封闭式、程序化的组织“内部操作”为透明化、公开化的“阳光操作”,形成了“组织定规则、群众当裁判、赛场选贤才”、“用制度选人”的新机制。
旌阳区选人用人工作的创新“招数”不止于此。灾后重建以来,积极完善竞争择优、注重实绩的干部选任机制。在民主推荐环节,探索实行了“不定向民主推荐”的办法,采用“海推”方式相继产生了近百名实绩突出、组织认可、群众信赖的考察人选,使民意在干部选任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公开选拔干部考察环节,采取“三票制”办法,按照考生所在单位干部职工评分、考察组评分、公选领导小组评分各占一定比例,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对考察对象进行评价,有效避免了高分低能现象,实现了好中选优;在竞争性选拔面试环节,推行大众评委制,随机抽取选拔职位单位干部、服务对象代表担任大众评委,由竞选者现场演讲后当场评分,进一步提高面试环节的透明度,实现人岗相宜。
同时,相继制定完善了干部选任初始提名、党委(党组、党工委)书记用人行为监督等一系列制度,实现了干部选任管理工作中任免决定主体和工作主管部门的双向互动。
找准“切入点”: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德新镇富新村的珍稀食用菌种植能手周禄强最近有点忙,自他的“珍稀食用菌”种植园被确定为区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基地以来,区级相关部门为他和周围的种植户协调发展资金19.7万元,帮助他们建成了15个占地350平方米的立体层架式种植大棚,每个大棚可增收8万元以上。
2009年以来,旌阳区创新开展了“人才+远教+基地”模式,相继确定了双东镇东美枣基地等16个区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基地,两年来已整合农业、科技等部门项目52个、资金2060万元,引进新品种90多个,助农增收3000多万元,基地的辐射带动和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此外,创新开展了科技创新人才和杰出创新人才评选表彰活动,不断激发各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37元,同比增长14.78%,涌现出了旌阳养殖技术协会理事长杨洪国、孝感镇养猪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倪云华等19名省、市 “优秀乡村人才”。
挖掘 “闪光点”:城乡党建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
近年来,旌阳区积极探索创新,在城乡党建一体化上攻坚破难。
基层干部关爱体系“破题”。相继建立健全了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和重大节日、伤病、家庭纠纷、婚丧嫁娶“四必访” 等一系列关爱制度,并于2007年在全市率先设立了120万元的党内救助资金,全面实施了离职村书记、主任和70岁以上农村老党员定额生活补助政策。去年,又将定额生活补助政策扩大到向所有离任村文书(村会计)和其他村干部。几年来,已累计发放离职村书记、主任和70岁以上农村老党员定额生活补助5370人次241.86万元,进行党内慰问、救助3120人次150余万元。
远程教育“破难”。旌阳区作为全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18个省定扩大试点县之一,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站点 “全覆盖”。站点建成后,该区将远程教育与基层党日活动、党内组织生活等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捆绑起来,充分发挥远程教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大力推广“晴天多学、雨天少学、农忙少学、农闲多学”的教学方式,聘请农业科技等专家人才百余名,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授课、现场指导,变“灌输式”学习为“互动式”学习。几年来,先后有近1.5万名农村党员群众通过远程教育走上了致富路。
村级阵地建设“破困”。近年来,全区相继投入6000余万元,其中“特殊党费”1133.8万元,全面启动了村级阵地建设工作。2009年10月,灾后重建的黄许镇绵河村率先建成投入使用,到去年底,该区109个村级阵地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如今的村级阵地,办公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室外群众活动场所面积在600平方米以上,村卫生站、农家书屋及农民健身工程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已经成为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的“五大中心”。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破局”。为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该区探索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联建共创”模式,创新建立了村(社)企联建党组织、行业协会党组织和产业链党组织23个,扎实实施凝心、先锋、文化、和谐“四大工程”,健全了非公企业党建经费保障、工作预警和社会化评价“三大机制”,实现了非公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经营相融互动。2009年,该区非公企业党建“联建共创”模式荣获全省创新成果提名奖。2010年,旌阳区非公企业实现总产值129.57亿元,比上年增长43.56%。
本报记者 刘勋
新闻推荐
刘鑫洋提起我家里那本《现代汉语词典》,我的气就直往上冒。大约是2008年4月的一个晚上,我在一个书摊上以26元钱的价格买了这本《现代汉语词典》,第二天便带着它高高兴兴去上学。当天,老师让我们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