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特色牌”敲开致富门 ——双东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见闻
肉鸡养殖成为双东镇东潮村民的致富新门路。 双东镇大棚种植的东美枣冒出新绿,有望提前丰收。头顶暖暖的春日,闻着醉人的泥土芬芳,4月19日,记者行走在旌阳区双东镇田间地头,这里不仅有着与各地农民一样“闹春耕”的忙碌景象,而且还忙于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建大棚、种蔬菜、嫁接优质李树……农业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批,已经成为该镇农村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文/图 本报记者 汪巧
鸡苗打“飞的”
村民腰包鼓
“我们这里的鸡苗都是从广东、福建一带空运过来的,现在,家家户户都在养鸡,效益都挺好的。”在东潮村7组,村民杨忠余对记者说,去年,他一共养了2季肉鸡,纯利润达到了7万余元。“今年还要扩大规模,利润肯定是要突破10万元的。”杨忠余憨厚的笑笑说。
在东潮村,记者看到,与别的村落不一样的是,这个村密密麻麻到处都建有鸡舍,走到哪里,都能听到鸡的叫鸣声。走进杨忠余的幼鸡饲养区,掀开塑料胶布,满眼的幼鸡让人数也数不清。记者了解到,东潮村全村共63户村民,肉鸡养殖规模以上的就有43户。
2010年,双东镇按照社会服务、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又投资20余万元,规范了肉鸡养殖协会的建设,目前,养鸡协会共有养鸡大户129户,年出栏达287万只,产值突破亿元,利润达3587万元。
50亩李园
株株都是“摇钱树”
养鸡最大的污染在于鸡粪,那么,双东的鸡粪是怎么处理的呢?金锣桥村的党支部书记陈曦笑笑说:“鸡粪,那可是个宝喔!”
陈曦指着堆在路边的麻袋说:“你知道那是什么吗?”“肥料?”记者猜测说。“对了,就是肥料,不过是最好的有机肥——鸡粪。”陈曦告诉记者,今年他承包了50亩的李园,正是打算用鸡粪代替化肥。
在金锣桥村8组,记者发现,陈曦李园里的李树比普通的李树矮很多,“这是改良后的新品种。”陈曦告诉记者,他们村的黄府堰贡李一直很受欢迎,但由于当地村民采取散种的方式,李子的品质不能保证,同时也很难产生规模效益。“今年我带头改良品种,承包李园,三年后就能见效益,希望以此带动老百姓改变种植方式。”陈曦说,“保守估计,一亩产3600斤李子,按去年的市价计算,每亩就能够有2万元收入,当然,如果种植得好,就远远不止这个数了。”
种植问题解决了,销路又怎样?陈曦笑着说:“这个李子,根本不愁销路,哪一年不是在家门口就卖完了的喔!”
“云凤山”牌农产品
致富再添新途径
从养肉鸡到种果树,双东镇养殖业和种植业“两花”齐放,衬映生辉,农业“特色牌”越打越精,老百姓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走进钱音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大片头“戴”白色薄膜的花生基地。“这块地里种的就是我们的特色花生,有黑花生、花花生、白花生,还有天府系列花生。”村支部书记王道明说。
王道明告诉记者,如今,“云凤山”牌黑花生已经形成了品牌,而在三年前,花生并不作为商品,只是农户自家种来吃的。“这几年,大家是都尝到了甜头,花生也成为了村上的支柱产业。”的确,从市场表现上看,每斤6至10元的价格让人不得不惊叹于这些小家伙的“含金量”,从荣誉上看,在市农博会上,这些特色花生还曾获得过消费者最喜爱产品的称号。
今年,双东镇继续深化钱音村、清泉村花生基地建设,在钱音村,基地的牌子已醒目地立了起来,村支部书记王道明和几个种植大户目前正在进行规范化高产种植示范,重点建设400亩、产量达14万公斤的特色花生示范片。地处丘陵的双东镇,如今大力发展抗旱能力好的特色花生,在钱音村,又压上了一“宝”。
不仅仅是花生,今年,东美村的枣树也是长势喜人,浅丘上的枣树已经冒出了新绿。“今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望着吐绿的枣树,种植户唐育安乐呵呵的说。
对于未来双东镇农业特色产业化发展,该镇党委书记龚军也是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未来三年,双东将建成上万亩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形成以东潮7组为核心区域,建设覆盖东潮、八湖村的150户小家禽养殖产业园;以东美9组为中心覆盖东美、中兴村的3000亩东美枣基地;以翻身村5组为核心区域的3000亩标准化优质水果示范园;以钱音为中心覆盖清泉、青山村的4000亩天府系列花生产业带;以黄府堰景区为核心,覆盖金锣桥、凯江、凉水村的4000亩黄府堰贡李基地,同时,推进土地流转,依托丘区优势发展林业,通过产业规划、合理布局,带动全镇8000余户村民参与其中,解决劳动力3000余名,仅此一项,可实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收3000余元。
新闻推荐
观众正在一大会址纪念馆内参观复原的一大会场情景的蜡像(5月7日摄)。新华社开栏的话红船领航90载,搏风击浪一帆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从南湖红船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