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风物甘肃》 风靡上海 世博会甘肃活动周定于今日结束

兰州晚报 2010-09-15 19:30 大字

微雕葫芦吸引了游客

本报上海讯 为期5天的上海世博会甘肃活动周于9月15日结束。如果说,大型歌舞演出《炫目甘肃》、《风韵甘肃》等节目是用动感十足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甘肃丰富多彩的文化,那么《风物甘肃》则是用动与静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将甘肃民族、民间、民俗的传统工艺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中外游客留下了难忘的印象。9月14日,世博宝钢大舞台传习区举办了非遗传承人与游客的传习互动活动,一个教一个学,场面热闹而融洽。

当日,这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其实,每个非遗传承人参加世博会都有一段感人故事,他们怀揣梦想,从陇原大地来到国际大舞台,尽心尽力地展示着甘肃富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

皮影大师耍技艺 

在传习区,—段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乐器合奏,把世博园宝钢大舞台的观众吸引到了环县道情皮影舞台前。此时,道情皮影折子戏《王琪怕老婆》正在上演。但见—方白色幕布在灯光映照下,—个个皮影人物纷纷登场,唱腔委婉流畅,情深意长;挑线操作神韵飘逸,栩栩如生。这便是甘肃陇东道情皮影戏,被称为庆阳文化的“活化石”。

记者看到,皮影展示区,以中、英两种文字和彩色图片,简要介绍了庆阳的位置、地貌、历史、民间道情皮影艺术的特色,民间皮影艺术大师举办大型民俗展示活动的情景等。在正前方,运用了光学投影效果展示皮影,名著中的《西游记》被形象地展示了出来。

赵德财是甘肃省皮影雕刻艺术大师,家乡在环县。此次来参加世博,他带来了自己的100多幅皮影作品。从9月11日开幕以来,赵德财每天来世博园后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制作皮影。聊天时,记者得知,赵德财制作皮影已整整16年,作品获过多个省内外大奖。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60华诞,由赵德财精心制作的巨幅皮影画《开国大典》在兰州展出,皮影画长2.6米、高1.6米,雕刻历时两个月时间,共用7张整牛皮制作而成。该作品是根据油画《开国大典》制作而成,场面宏大、人物栩栩如生,而用皮影雕刻艺术制作此宏大的皮影画目前在全国尚属首例。 

游客看完了皮影戏,又来看赵德财制作皮影。赵德财总是很和蔼地笑笑,对游客的问题,向来都是有问必答。当看到有人要拍照时,他主动配合,拿起色彩丰富、造型独特的皮影供游客拍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赵德财一心为了参展、制作皮影,在世博园里呆了整整四天,他没有进过一个馆。当记者问起时,赵德财笑笑说:“向世博会上的中外游客展示甘肃的皮影比逛园子更重要!”

微雕葫芦齐亮相

兰州刻葫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阮氏刻葫芦”第三代传人阮琳也来到世博会,向世界各地的游客现场展示兰州刻葫芦的历史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宣传了甘肃省独具特色的微雕艺术。

见到阮琳时,她正在忙着给游客介绍产品。“葫芦分为鸡蛋葫芦、疙瘩葫芦,艺人会在葫芦上雕刻出各种各样的风景、人物和故事。”阮琳不厌其烦地介绍着。据了解,此次参展,除了阮氏四代阮光宇、阮文辉、阮琳和侄女的作品外,还有王德山的葫芦精品,约有十多种。

据悉,此次亮相世博会的兰州刻葫芦,均是精心挑选的作品,有些是平时难得一见的珍品。其中,有“阮氏刻葫芦”创始人阮光宇1945年创作的《西施与范蠡》,王德山最经典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而阮琳父亲阮文辉的《诗意微雕》作品也是独树一帜,在大拇指大的念珠葫芦上微雕上自创诗,并通过自己对诗意的理解配以山水画。除了以上的葫芦精品外,阮琳和姐姐阮琦、弟弟阮力都拿出了多年来创作的精品参展。

可以说,这五代传承人的近百件刻葫芦精品都集中在宝钢大舞台展出,这些葫芦精品浓缩了“金城葫芦”的不同风格和流派,通过世博会将兰州刻葫芦艺术展示在世界的面前。

新闻推荐

落网司机疑顶包车主是人大代表

据新华网消息 9月16日,新沂市对宝马碾男童事件的官方说法是“司机以为轧了垃圾袋”,而且司机并非车主。然而网上对此事的讨论依然火热。亲属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