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又涩又硬的馒头噎着了谁

兰州晚报 2010-07-12 07:42 大字

近日,有媒体报道说,北京某高校参加军训的学生周某,因把吃不下的馒头扔入垃圾桶,被老师责令捡回吃下,双方发生冲突。校方回应,当事老师言语过激,但出发点是好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学生扔馒头,可以看做是对农民、工人的不尊重,而老师的做法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本来小马飞刀并不想就此事说些什么,因为校方和专家的观点似乎无限正确,再说就显得多余,但是忍了半天还是没忍住。

周同学为什么要把馒头扔到垃圾桶里?原因非常简单:食堂的馒头又涩又硬,很难下咽。如果老师和研究员先生花自己的钱买到这样的馒头,恐怕不是扔到垃圾桶里这么简单。骂人、投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办法多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花自家的钱买到不好的食品时,不仅不能表达不满,还要用心去体会什么教育意义。依小马飞刀看,这根本不是什么学生对农民、工人的不尊重,而是负有管理责任的校方对农民、工人、学生、家长的不尊重,把馒头做成这样了,还好意思给孩子们扣上大帽子。

当然,小马飞刀坚决反对浪费粮食!不过,小马飞刀更反对把学生当成牟利的工具!因为在这件事上,根本就不是浪费不浪费的问题,更不是吃苦不吃苦的问题,而是物有所值的问题。

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公民精神培养的缺失。什么是公民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公民的权利意识、规划意识和责任意识,三者相互关系,相互促进和制约。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并没有为权利思想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人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要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义务,就是不提人有什么绝对和相对的权利,似乎这种义务和权利没有关联,是可以相互脱离的。但是,一种积极参与、拓展和维护公共政治的公民精神,源于私人利益,但又超越了私人利益。在一个特权社会,一个人的权益可能与他人的权益无关,甚至相互矛盾。但在法治社会,一个人的权益势必同他人的权益血肉相连。只有让年轻人,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关心国家和社会相关的公共福祉,才有助于整个社会形成理性而民主的公民精神和公共意志。可以说,这种意识,无论是对实现社会转型,还是构建民众对国家的认同,都是极为重要的力量。

培育公民精神是建立民主、公平与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是一种持续动力。小马飞刀以为,扔馒头不对,但我们有权追问馒头为什么又涩又硬。公平交易是最基本的权利。

新闻推荐

全国房价环比由升转降 70个城市6月份房价环比下降0.1%

据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由5月份的环比上涨0.2%,转为6月份的环比下降0.1%。虽然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房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