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市长坐卡车考察引热议

兰州日报 2010-02-27 06:36 大字

近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等市领导乘坐大卡车进行实地考察,开始了今年对主城区主干道综合整治的工作。

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原本安排大巴车作为考察车辆。出发前,黄奇帆考虑到考察内容主要集中在街道两侧,如果按常规乘坐中型客车考察,由于车窗限制,视角会受限,势必影响考察的直观效果,因此他要求乘坐视野更开阔的车辆进行考察。

该消息一经报道立刻引发网友热议,截至目前,仅新浪网网友留言就达7700多条。有人指责此举违反交通规则:“考察也要遵守交通规则,大卡车不能载人。”“卡车装人,违反交通规章,罚款扣分。”也有人直指此举是在作秀。但也有部分人表示赞同此举,“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这才是最重要的,管你坐什么车。”

市长们,法律请你下车

坐着大卡车视野当然比坐客车大得多,不过,市长是方便了,法律却未必答应。《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货运机动车载客。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则更详细规定,载货汽车车厢不得载客。在城市道路上,货运机动车在留有安全位置的情况下,车厢内可以附载临时作业人员1人至5人。反观重庆,在大卡车车厢里坐得满满的陪同人员,显然是远远超出了法律所能允许的范围,既然法律没有“法外施恩”赋予市长不受上述条文限制的特权,那很明显,“坐大卡车考察城建”这一行为本身就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市长出门视察想要有一个开阔的视角,其实也非难事,步行、骑车都可以,但请别坐大卡车,否则的话,就算是交警看不见,民众却看见了,法律也看见了,这样的考察方式总让大家觉得心里不安,让我们觉得离“依法行政”还有一段距离。

务实市长坐卡车考察因何遭质疑

警车开道、豪华车队呼啸而过,这是某些地方县市级的领导深入基层、考察工作时常见的现象。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黄奇帆等重庆市领导乘坐大卡车考察工作,注定要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按说,在一些领导干部考察工作“坐在车里转、隔着玻璃看”备受诟病的情形下,黄奇帆等领导同志选择乘坐视野开阔的大卡车,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不说受到称赞,至少不应该遭到质疑、甚至指责。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在众多的网友留言中,对市长坐大卡车视察持肯定态度的寥寥无几,更多的却是质疑:斥其作秀者有之,责其乘坐卡车是公然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者有之,总之否定意见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单纯讨论市长坐卡车考察是否应该、是否合理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市长坐卡车考察并非一件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原则性问题,因而注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此,笔者以为关注市长坐卡车考察遭质疑背后的民意诉求,并以此对政府的某些工作进行改进,或许更有价值。

市长坐卡车考察遭质疑,首先说明了整个公务员群体工作作风飘浮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奇帆市长坐卡车考察、向务实的工作作风迈出了一步却遭到普遍质疑,实质上是在替整个公务员队伍不实的工作作风“受过”。务实的市长反遭质疑提醒我们,要转变公务员队伍的工作作风,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建设,单靠个别领导、少数公务员的努力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市长坐卡车考察遭质疑,还说明了公众普遍存在“权利焦虑”。近年来,在这种“权利焦虑”的影响下,政府一有什么新举措、新政策,公众往往是不分青红皂白就一味“拍砖”,结果弄得政府部门觉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黄奇帆市长坐卡车考察遭到质疑即是一个例子。很显然,公众对政府的这种“不信任”,结果只能导致两败俱伤。当然,“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公众的“权利焦虑”缘于我国的法治环境尚不成熟,现实中一些公权越界打压权利的事件成为公众“权利焦虑”的社会基础。因此,尽管我对于有的网民质疑黄奇帆等领导乘坐卡车涉嫌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并不认同,但我以为这样的质疑对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是有益的。毕竟,建设法治社会的成败系于公权力是否严格守法。

考察坐卡车 更需“民意直通车”

春寒料峭,清新政风扑面而来。领导们坐在大卡车的货厢上,因为这样视角全方位不受限,能将主干道两侧的综合整治改造项目实地尽收眼底,一览无余。重庆市长这种在细节处发力的务实之举,对勤政为民、改进政风无疑将起到示范之效。

坐卡车考察的“视角”不妨再宽广一些。除了实地考察城区改造项目的直接意义外,各路领导还应反思,以往同去一地开会或参加活动几乎是一人一车,如今在市长的带领下同坐大卡车,省油省钱还不会扰民。如此一来,应该从大卡车考察开始,当好机关低碳节能和厉行节约的表率。还要看到,以往遮挡视线的不仅仅是小轿车、大巴车的车窗,更有某些官员的惯性思维与为政惰性。市长领着官员坐大卡车考察,能否触动“官念”转变,工作下沉,值得期待。

其实,考察用什么车需因地制宜,不是凡遇到考察就租辆大卡车来,那样也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如果就在主城区,路途不远,领导们不妨以步代车走着考察;如果到县区乡镇考察,大巴最适合不过;如果考察全城总体规划,调用一回直升机也未尝不可。不过,不管到哪考察,一位领导一辆小车的惯例该改改了!

更重要的是,坐大卡车考察解决了视角无遮挡,却解决不了畅通民意、问计于民的零距离。领导们现场拍板固然是一种高效率,而一旦与民意所违则可能事倍功半,适得其反。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更需“打开天窗说亮话”,拓宽更多的渠道和平台,敞开民意之窗,让市民对决策过程获得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充分吸纳民意,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惟有此,考察的大卡车才能成为“民意直通车”,政府决策才能赢得民心,得以顺畅施行。

新闻推荐

霍懋征:小学教师中的大教育家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如果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我一生从教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