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时刻还原历史
在新中国迎来60华诞之际,进行持续报道,是各媒体必做的“同题作文”。如何在“同题作文”中求新和出新?这是对媒体策划能力和报道能力的双重考验。
解放时刻
讲述亲历者的故事
在今年年初,由《扬子晚报》最先发起与搜狐网合作,本报参与了由32家报网参加、颇具规模的《中国红1949:我的解放时刻》联动式主题报道。为尊重历史并还原历史,采取了各家报纸接力采访报道城市解放的方式,即严格按当时城市解放的时间顺序,安排了报道的刊发顺序。哈尔滨作为第一个解放的省会城市,由《生活报》采写的稿件作为系列报道的首篇刊发。由本报记者采写的《血浴兰山破铁城》于5月中旬在全国31家省会城市的主流媒体上同步刊发,搜狐网也同时转发。就这样各省会城市按解放顺序依次由当地的主流媒体提供报道,所有稿件供联动媒体同步刊发,再由搜狐网进行网上传播。这样的报道顺序规定了读者的阅读顺序,也引领读者忠实地重温那一个个解放时刻。
此次报网联动主题报道的关键词是:还原历史。在所刊发的31篇报道中,生动鲜活地展示了解放带来的人物命运的变化、城市命运的变化,不仅体现了“中国红”在祖国版图上的渐次扩大,而且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的生成及其深厚底蕴。说到底,报网联动主题报道令人信服地体现了用新闻“还原历史”的良好初衷。
牢记历史
往事并不如烟
用新闻“还原历史”,触及了新闻与历史之间那层人所共知的关系。“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揭示了两者紧密的内在联系,表明在真实记录事实方面同具秉笔直书的品格。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新闻正向转化为历史,顺理成章。但要使“还原历史”逆向转化为对时效性有着苛刻要求的新闻,则必须注入必不可少的相应元素:首先,要有新鲜而恰当的新闻由头;其次,体现新闻价值。这就是发掘对今人来说鲜为人知的内容,使之满足人们对于“未知”、“欲知”而“应知”的事实信息的需求。即事实上,城市解放,那是一段“已经随着岁月而淡忘的历史”,可发掘、有望转化为新闻的素材颇多。再次,对过往的、值得今人关注的素材,以今天的眼光加以观照、展现。而已刊发的报道都具备上述元素。该系列报道自然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最初的一周两篇到后来固定在每周一刊发该系列报道,总是吸引着读者的眼球。
由本报等全国32家报网主流媒体联动报道的《中国红1949:我的解放时刻》系列报道虽已结束,但已经形成的报道品牌给读者和网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广大受众和传媒同行里都有了不小的知名度。国庆前夕,该系列报道由山西人民出版社结集成书后,向新中国成立60年献礼。这也使得中国红系列报道在经历了报纸、网络等传播方式后,能以文集的形式面世,再一次影响世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30日下午2时26分,在西津东路189号家属院一招待所内住宿的一名男子莫名坠楼身亡。目前,警方已对该案展开调查。当日下午2时40分,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