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价值远超艺术价值 秦腔版《锁麟囊》彰显甘肃特色
【本报讯】由甘肃省秦剧团移植传统京剧《锁麟囊》的同名秦腔在全省新创剧目调演中首演后,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肯定,也获得了众多奖项。为此,12月17日,省文化厅召开了“新编秦腔剧目《锁麟囊》创作演出研讨会”,四川省戏剧界专家在对该剧取得的成功表示祝贺的同时对其不足之处,以及对甘肃秦腔剧的发展发表了建议和意见。
艺术是上不“封顶”的
京剧《锁麟囊》乃是经典之作,对这出历来就没有人敢动的京剧,移植为秦腔,有专家称为“太岁头上动土”。省剧协主席王正强说,艺术是没有“太岁”的,是不封顶的。一出戏剧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作和创意。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胡豫川认为,《锁麟囊》一剧的创意是意想不到的、非常妙的创意,在创作上,对传统剧本的大胆修改,将原本的两个小时四十分钟的剧目浓缩成为了两个小时,保留了“春秋亭”和“搜楼”两个主要的华彩章节。既是大胆的尝试,更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程。
彰显甘肃秦腔音乐特征
在研讨会上,大家讨论激烈的一个问题就是《锁麟囊》一剧的舞美、音乐以及演员上带来的美感。“在改编中,将传统的喜剧审美意向与当代舞美艺术有机地融合起来,舞台制作大胆突破、干净大气,把虚实景结合得相当的巧妙,令人赏心悦目。既不失传统戏的风格,又有现代感气息。”省剧协副主席肖美鹿说。音乐制作方面,《锁麟囊》一剧对秦腔的音乐的改革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了秦腔音乐的阴柔之美,把秦腔音乐的真正文化意蕴挖掘出来,还原于了舞台之上。王正强说音乐创作要关照演员,“因人设事,因演员写唱腔”,这样的音乐唱腔,为人物情节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为戏剧注入了风格化的灵魂。彰显了甘肃秦腔的音乐特征,为甘肃秦腔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出口。
中国戏曲界的多位专家在看完秦腔《锁麟囊》之后都大发感叹地称赞甘肃的文化戏曲事业。原中国剧协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联艺术指导文员会副主任、著名剧作家、戏剧评论家齐致翔曾感慨地说:“甘肃移植的秦腔《锁麟囊》在剧本的改编、导演的创作、整个舞台的呈现方面还有青年演员的表演上都不但不比京剧差,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是超过京剧。所起到的学术价值要比艺术价值多得多。”
新闻推荐
12月15日,第二届祥和文化论坛·生肖与文化专场在北京隆重举行。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表示:“在新的历史阶段,生肖文化的提倡和发扬作用,是对传统文化的推进。恒源祥将秉承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