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喜马拉雅三战IPO背后商业模式单一是软肋

华商报 2022-04-13 02:03 大字

音频平台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喜马拉雅”)近日再一次提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上市。据悉,这已是喜马拉雅第三次冲击上市,前两次均无功而返。

业内人士分析,作为中国第一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第三次冲击IPO背后,是连年亏损的尴尬,仅近三年亏损额就高达20亿元。而因急需大量资金以及没有明确的盈利时间表,让喜马拉雅处于艰难境地。

公司深陷增收不增利怪圈

天眼查App显示,喜马拉雅作为在线音频行业的头号玩家,自2012年创立至今已获得9轮融资,百度、小米、腾讯纷纷入局,2021年的F轮融资更是获得了9亿美元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喜马拉雅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在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的市场份额为28%。2021年,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267.9百万,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在中国在线音频应用程序中排名第一。

不过,喜马拉雅的上市之路可谓多舛。2021年4月,该公司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因受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国内监管政策影响撤回了上市申请。同年9月,喜马拉雅首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但6个月后因审计数据过期而失效。短短16天后,2022年3月29日,喜马拉雅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开始三度冲击IPO。

值得一提的是,喜马拉雅近年营业收入在持续增长,净利却持续亏损。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2021年,喜马拉雅营收分别为26.98亿元、40.76亿元、58.57亿元,但亏损却是19.25亿元、28.82亿元、51.06亿元。即使经过调整,其2019年-2021年的净亏损,也分别为7.49亿元、5.39亿元和7.59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超20亿元,深陷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销售及营销开支大成亏损主因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订阅、广告、直播三项业务,2021年订阅业务营收约为29.9亿,广告业务收入为14.9亿,直播收入10亿。其中,订阅收入是营收的重要来源。2019-2021年分别占总收入的47.2%、49.2%及51.1%。

喜马拉雅表示,公司亏损主要是由于内容购买、销售及营销活动以及研发活动的开支所致。其中收入分成成本及内容成本是其营业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也是平台营业成本居高不下的主因。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营业成本中内容创作者收入分成和购买版权的内容成本占比较多。2019-2021年,这两项成本的总开支分别约为10.64亿、15.49亿和19.31亿,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39.5%、38%和33%。

当然,喜马拉雅亏损原因也与过高的销售及营销费用有关。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喜马拉雅销售及营销费用分别为12.18亿元、17.07亿元和26.3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45.2%、41.9%和44.9%。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高度依赖优质内容的平台,喜马拉雅在这方面的投入一直有增无减。投入过高会削弱平台的盈利能力,过低则无法吸引有优质内容创作能力的用户,这是一个两难困境,就目前来看,喜马拉雅单一的商业模式注定了其盈利仍遥遥无期。华商报记者 李王艳

新闻推荐

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还房贷怎么办? 五大行回应来了!

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还房贷怎么办?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7日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