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成全球第四大货币,映射中国经济新变化
■观察家
人民币跃升为全球第四大活跃货币,背后是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换。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占比升至第四。这也是自2015年8月以来,人民币国际支付全球排名首次超越日元,跻身全球前四大活跃货币。
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8.11”汇改,使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更能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力量变化,是汇率市场化的重要改革。当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决议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6年多来,中国经济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信用度不断加强,这才有了成为第四大活跃货币的成绩。
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上看,双边货币合作深入推进。目前,中国共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金额超过4万亿元。此外,双边货币合作也大力推动了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2021年前11个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达到5.1万亿元,同比增长25%;与周边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额约为6.1万亿元,同比增长23%。从人民币全球吸引力来看,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2017年扩大资本市场开放以来,2018年到2021年,外资累计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超过7000亿美元,年均增速34%。
从人民币的信用和活跃度上看,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外贸的活跃是其强大支撑。由于率先复工复产且产业链较为全面,出口实现了跃升,全年货物出口较上年增长7740亿美元,超过了过去9年的总和。这是人民币支付使用排名提升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民币国际化前路仍然漫长。此次人民币“超过日元”,固然有疫情下中国疫情防控高效有力、经济恢复快速、产业链条完整等因素,不过其中也有汇率因素影响。2021年,人民币可谓全球最强势货币,在全年美元波动升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也保持波动升值态势。除了出口强劲,中国在全球货币“放水”的形势下保持了货币政策的克制,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对人民币升值双重支撑,中国利用外资创新高;而2021年日本贸易收支转为逆差,逆差额1.4722万亿日元。2021年日元汇率较2020年下降9.12%。在此背景下,人民币“超过日元”,既有经济实力因素,也有汇率波动因素。
人民币的“名次”尽管靠前且处于上升态势,但总体所占份额与美元、欧元的差距仍然较大,亦不及第三名英镑的一半。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万喆(学者)
新闻推荐
新业务被看好,112家机构投资者上门调研创维数字 VR 业务有望获重估
创维数字五日分时图之前机构关注度并不高的创维数字今年成为了机构眼中的香饽饽。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开年以来,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