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沈晖 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是“智能化”竞争

新京报 2021-12-29 12:05 大字

沈晖 威马汽车创始人兼CEO

■关键词

能源

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要求,“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仍是“机遇之王”。

放眼2022年,新能源智能汽车趋势如何?威马汽车创始人兼CEO沈晖认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中国创造”正在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动力。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仍处在马拉松比赛的前100米,但中国车企具有先发优势。

沈晖表示,明后年的芯片市场将总体平稳,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是“智能化”竞争,新能源车企,不仅仅是竞争者,也是同盟军。鼓励行业的适当“内卷”,可以加速新产业的成熟。威马汽车开启“SUV+轿车”双线布局,坚持个人用户和蓝海出行市场两条腿走路策略。

增强产业链控制,明后年芯片市场将总体平稳

新京报贝壳财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新能源汽车领域下一场科技硬仗在哪?

沈晖: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下半场,“自主创新”将成为全新的课题与挑战。汽车必定是中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势在必得的阵地。随着“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中国创造”正在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动力。新能源汽车领域下半场是“智能化”竞争,需要在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电子电器架构方面不断突破。

新京报贝壳财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新能源智能汽车如何平衡开放与自主可控之间的关系?

沈晖:汽车工业的产业链是最长的,“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至关重要。从目前来看,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仍处在马拉松比赛的前100米,中国车企具有先发优势。例如,造车新势力发展势头迅猛,产业链中,宁德时代全球领先,其他企业也在不断提高。

新京报贝壳财经:汽车产业链面临着原材料价格飞涨、芯片短缺等问题,预计涨价、缺芯将持续多久?

沈晖:威马正尽最大努力缓解芯片短缺问题,一方面通过蹲守、提交、预付等供应链管理手段提升芯片的供给,另一方面威马也与国内芯片巨头展开国产替代合作,有些项目已经在测试了。随着时间推移,加上芯片产能稳定、价格进一步下探等因素,明后年的芯片市场将总体平稳。

新能源车企既是竞争者,也是同盟军

新京报贝壳财经: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300万辆。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如何?

沈晖:到今年底,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20%,市场趋势持续向好。业内人士乐观预计,到2025年,市场渗透率有望超过50%。其中,15万元-25万元主流市场将呈现从“哑铃形”向“纺锤形”转变,主流市场必然会持续向好。

新京报贝壳财经:业内认为2022年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分水岭,你是否认同?

沈晖:明年会有很多造车新势力销量陆续突破10万辆,威马也将在明年初步入这个行列。这些新能源车企不仅仅是竞争者,也是同盟军。同时也说明,这是中国汽车行业“换道超车”的良机。

新京报贝壳财经:包括BBA在内的巨头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造车新势力和自主品牌将面临哪些挑战?

沈晖:入局竞争者越来越多,说明行业“内卷”已经开始,也说明大家对行业趋势持续看好。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处于上升期时,我们应当鼓励行业的适当“内卷”,这可以加速新产业的成熟,集体向上。但一切创新都应当以尊重法律、尊重生命为基本前提。

威马始终认为,新能源汽车下半场是“智能化”竞争,智能化才是用户真正的关注点。智能汽车应该是以用户为中心,因此未来将是用户定义汽车的时代。

新京报贝壳财经:蔚来、特斯拉等品牌不断下探产品价格,威马汽车如何应对可能的挑战?

沈晖:威马始终聚焦15万元-25万元价格区间的主流市场,具有先发优势,同时我们也将始终坚持主场作战。越来越多友商车价接近这一区域,证明我们的定位是准确的。谁能赢得主流市场人群,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威马已经开启了“SUV+轿车”双线布局,同时,双LOGO战略也让威马面向个人用户和蓝海出行市场,两条腿走路。明年,威马将交付M7,而更丰富的产品线必然将获取更多潜在用户与销量。

新京报贝壳财经:今年以来,威马汽车交付量持续创新高,但与头部几家新势力交付量相比优势不显,未来威马汽车交付量增长如何突破?明年目标交付量是多少?

沈晖:明年初,威马销量即可突破10万辆。最近连续三个月(9月-11月)威马销量均超过5000辆,这充分说明威马销量正在稳步提升,步入正轨。威马旗下更丰富的产品线必然将获取更多潜在用户与销量。

最近,威马也通过与雅居乐的合作,将获得超过3000个销售及服务触点,提升线下试乘试驾场景,增强与潜在用户的持续沟通,并提升销量转化。

入局竞争者越来越多,说明行业“内卷”已经开始,也说明大家对行业趋势持续看好。我们应当鼓励行业的适当“内卷”,这可以加速新产业的成熟,集体向上。但一切创新都应当以尊重法律、尊重生命为基本前提。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陈维城

新闻推荐

明年投资机会何在?且看大咖锦囊妙计

资深价值投资高手郭涛:看好科技、军工和地产资深价值投资高手郭涛总是喜欢从大局着眼,他认为“分化牛”“结构牛”将成为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