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伍超明:七普数据显示人户分离数量激增,反映了哪些信号?

界面新闻 2021-05-11 16:48 大字

文丨伍超明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七普数据中,有一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2020年,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约35%,较2010年增长88.52%。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和流动人口分别占24%和76%,较2010年分别增长192.66%和69.73%。

人户分离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现象,与我国户籍制度、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等密不可分。人户分离人口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和流动人口两部分。

人户分离数量为何激增?背后反映了什么信号?未来财政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人户分离数量激增,说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深化,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便利化,也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人户分离在我国不是一个新现象,是与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改革发展相伴相生的,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住房制度改革、加入WTO后,国内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人户分离现象也随之加速。因此,人户分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的结果。

第二,户籍制度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2020年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有12484万人,占人户分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些人口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表明落户限制仍是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户籍制度改革仍需进一步推进。

第三,城镇化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能继续推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和GDP增速的提高。如果加大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的力度,城镇化率有望加速,带动劳动力转移,助推生产效率和GDP增速的提升。

根据1978-2019年的历史数据,我国年均GDP增速达到9.4%,其中劳动力转移贡献了近1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了3个多百分点,而在全要素生产率中,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率超过三成。因此,在政策上应继续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最后,应加大社会公共服务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促进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较2010年增长192.66%,增长幅度远大于流动人口。导致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原因复杂多样,如就业就学、务工经商以及住房制度改导致的拆迁搬家等,与城市建设和功能拓展有关。但与此同时,我国现存户籍制度又将卫生医疗、入学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与户籍地进行捆绑,导致居住或就业地与户籍地的分离。

出于历史原因,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一般集中在老城区,从而导致同一城市内或区与区之间存在教育、医疗等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促使人口流向城市优势资源区域,甚至出现资金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如学区房炒作等现象。

为了缓解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加剧现象,未来财政应继续加大结构性支出力度,增加对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使社会公共资源更趋均等化。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新闻推荐

原材料价格持续飙升,全球汽车消费市场或将迎来涨价潮

记者|侯卓铠几日前,在国内市场特斯拉宣布上调部分车型的官方售价,其官方解释称,由于原材料上涨导致。实际上,除了特斯拉,全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