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和奶一起倒进沟里的,还有什么?

济南日报 2021-05-11 11:07 大字

市民参事

近日,网上热传的一个视频令人瞠目。某品牌奶制品被大量拆开,直接倒入沟渠中,而他们背后还有一整面“酸奶饮料墙”等着被倒掉。倒奶事件起因于偶像选秀节目《青春有你3》的投票,投票需要扫描瓶盖内二维码,因此大量奶制品被开瓶却无法消化。

该事件引起网络热议,浪费食物、“氪金”追星、选秀节目背后畸形产业链种种问题都成了关键词。和奶一起被倒进沟里的,还有粉丝的理智以及平台和品牌的底线。

关键词

浪费食物

80%受访者不能接受

“好好的奶就这么被倒入下水道,我看着真的很心疼!”

“90后”市民杨玉青平时也关注选秀节目,但她从来没有为偶像投过票、花过钱。从年轻人的视角来看,她认为追星本身没有错,偶像也可以带来奋进的力量,但是用浪费食物的行为换取“哥哥”出道的机会,让她很不理解。

“在一些选秀成团真人秀节目中,票数最高的几位选手可以成团出道。如果粉丝们想为喜欢的选手打榜投票,就要买与节目联名的品牌饮料,取得留在瓶盖内侧的二维码或包装箱里的刮刮卡。由于奶制品保质期相对较短,一些粉丝为打榜投票疯狂购买产品,却只要瓶盖,所以就出现了倒奶事件。”杨玉青解释倒奶事件的背后原因,表示身边人都认为浪费食物的行为不能被容忍,“前段时间,短视频平台打击了层出不穷的‘大胃王’,原因就是因为浪费粮食。现在受众更广泛的选秀节目也走了老路,很让人心寒!”

就在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颁布实施,明确指出要“形成科学健康、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一时将涉事的节目制作平台和商家送上了风口浪尖。有观点表示,“大量牛奶被倒”的背后,是以浪费和挥霍为代价的吸睛牟利,是对劳动的不尊重、对法律的亵渎和蔑视,其最终结果是误导、侵蚀了青年人的追求和三观,不只是把奶倒沟里,更是把青年人带进沟里。

5月8日,我们发出了关于此次事件的调查问卷,收回问卷结果显示80%受访者不能接受因给偶像打榜造成的食品浪费,10.63%受访者表示视量而定,仅9.37%受访者表示可以理解。

关键词

“氪金”追星涉嫌“花钱买投票”

5月8日,本应是《青春有你3》决赛出道的日子,但因倒奶事件,该节目遭到官媒轮番批评,爱奇艺及节目赞助商蒙牛双双道歉,《青春有你3》也暂停录制,总决赛播出时间遥遥无期。

在各大论坛和社交媒体上,该节目的粉丝依然在为自己的偶像打榜助阵。在市民房子琪看来,现在的选秀节目是某一个圈子里的自嗨,对于像她一样的“路人”来说,甚至连一个选手的名字都叫不出来,“有时看到粉丝们到机场接机,花钱给偶像买礼物、刷榜的新闻,我有些不能理解,难道偶像出道看的不是实力,而是谁家粉丝砸的钱多?”

2020年2月发布的《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规定,“节目中不得出现设置‘花钱买投票’环节,刻意引导、鼓励网民采取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为选手投票、助力”。而在涉事节目中,粉丝投票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节目播出平台爱奇艺的账号投票,二是购买节目官方冠名赞助商蒙牛的指定产品获得额外投票机会。“奶票”的来源为蒙牛“红柚四季春牛奶”附赠的卡片,以及“花果轻乳”瓶盖内的二维码。

买奶投票或许不如“氪金”来得直接,但其性质也涉嫌“花钱买投票”。一位在偶像后援会中负责管理打投的粉丝在社交媒体透露,购买一箱蒙牛红柚四季春牛奶就会附赠一张单独的奶卡,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就能获得10“助粒值”,相当于10票;扫描花果轻乳瓶盖内的二维码可以兑换2“助粒值”,相当于2票。这也是“倒奶”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为追星而疯狂“氪金”的行为,在“饭圈”已不是新鲜事,花篮、灯牌、手幅都是小儿科,包下广告牌甚至包机应援都不是新闻了。甚至在一名选手的相关留言中,有粉丝这样说:“我去裸贷了1万块,一定要出道啊。”

为追星而“氪金”的举动您能理解吗?受访者中,有29.63%表示不能理解,42.59%表示要看金额大小,27.78%认为可以理解。

关键词

畸形链条粉丝只是被割的“韭菜”

“80后”市民曹莹在读大学时追过初代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她回忆,那时候偶像要决出名次也要靠粉丝投票,只不过在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投票的主要方式是编辑短信发送到指定号码,每个号码每天投票数量是固定的,当时有很多粉丝走上街头,举着海报向路人借手机为自己的偶像投票。

“现在的选秀节目要么是在网上刷流量,要么是靠粉丝花钱刷榜,这背后的产业链涉及很广,已经失去了选秀节目‘民选’的特性。”曹莹说,粉丝投票是选秀节目的必经环节,在2005年《超级女声》热播的时代,出现了批发手机卡、专业公司代投的行为。2007年,由于选秀“短信圈钱”的乱象,广电总局表示“禁止手机投票、电话投票和网络投票等场外投票方式。”

而现在的选秀节目,几乎都被“奶”裹挟着。从《创造营2019》开始,这套畸形产业链就已经相当成熟透明:如果粉丝为某一位参赛选手成立后援会,会收到很多奶卡、奶盖、奶票经销商和黄牛不断发微博私信,表示能长期供票。有粉丝透露,《青春有你3》投票奶卡最开始是八九元,后来卖到20元、22元左右。在2018年、2019年,有的中间商开上了豪车,也有人赔得血本无归。

《青春有你3》节目停播后,很多粉丝也感到非常委屈,自己付出的金钱和精力似乎一夜之间被清了零,而涉事平台和赞助商则被大众认为坐收渔翁之利、“割韭菜”。熟悉内幕的网友表示,“不只是让粉丝花钱买偶像出道,出道后还有全球代言人、品牌形象大使、挚友、体验官等各个头衔要靠粉丝的购买力获得,平台、品牌大把赚钱。”

“如果不严查这类选秀节目背后的畸形链条,不对平台和赞助商进行监管和处罚,任由他们诱导粉丝的疯狂行为,会对年轻人的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曹莹表示。

受访者中,87.04%认为类似打榜事件会造成食品大量浪费,67.59%认为会助长盲目追星的风气。而相关部门严查产业链、积极倡导健康追星、引导平台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大家认为类似事件应该进行的整治举措。

街采

市民岳女士

我偶尔会看选秀节目,但是从来没有为偶像打过榜、花过钱。我认为追星本身没有错,但一定要有底线,像是食物浪费这样的行为是一定要被禁止的,否则会引起一些低龄观众价值观的歪曲。市民岳先生

首先,无论是不是追星,浪费都是可耻的,国家也在大力倡导要节约粮食。其次现在年轻人盲目追星的问题太严重了,而且过分偏向娱乐明星。我认为有很多医生、科学家更值得学习和拥护,这一点是年轻人需要转变的。市民辛女士

我不太能理解为追星花钱的行为,因为人最重要的是过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总想着去掺和够不到的偶像的生活。投票打榜可以接受,但像浪费粮食或集资这样没有底线的粉丝行为,是需要监管和规范的。市民严女士

倒奶事件让我觉得很气愤,因为在很多地方孩子们都喝不到牛奶,他们却为了给偶像打榜而将奶白白倒掉。现在节目停播了,相关部门也发了文,这种事件如果不进行严肃处理的话,很有可能让一些未成年观众认为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

微观点

“粉丝经济”需要红线

微信公众号 犀牛娱乐

去年2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就明确规定,选秀及偶像养成类节目中不得出现“花钱买投票”环节,不得刻意引导、鼓励采取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为选手投票、助力。多家平台彼时也是联合声明方。同年6月,国家网信办发布通知,称将严厉打击诱导未成年人在社交平台、音视频平台的热搜榜、排行榜、推荐位等重点区域应援打榜、刷量控评、大额消费等行为,进一步通过官方发声背书。9月,网信办公开通报新浪微博、豆瓣网、抖音APP等6家平台诱导“饭圈”互撕。

但问题似乎并未得到解决。有从业人员表示,选秀节目之所以成为平台“兵家必争”,不但在于其高网络关注度,更在于招商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冠名商还能直接拉动产品销量。去掉“打投”环节,无异于自废武功。

5月5日央视新闻点评称:“对误导青少年三观的商家和平台,必须加强监管,不能放任其只顾产品销量、节目流量,罔顾法律和自身社会责任。”

2021年或许会成为粉丝经济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相关部门需要为行业划下一系列红线,比如限制参与打投行为的粉丝年龄、加强粉丝组织管理、限定平台打投渠道、禁止以大量购买产品行为刷屏等具体政策,此前如游戏行业的整改经验或可提供参考,最好是建立以“真情实感”取代或部分取代“真金白银”的体系。

而对于行业来说,在相关法规迭代的基础上,不但要注意不踩红线,更要切实建立起平台自觉和社会责任感,避免再造成行业危机。反过来说,当下明星和后援会也应越来越多地号召粉丝量力而行,这种个体自觉应该与平台及行业联动起来,成为共同认知。

粉丝经济各国都有,做成长期生意并不难,难的是克制对粉丝热爱的滥用。当下双方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关系,可见行业急功近利的吃相有些难看。欲割“韭菜”,就要承担代价。

追星不是掏空自己

网友@操心的神兽

很多新闻都曾报道过,有一些高中生、初中生或者小学生为了购买偶像的唱片和海报,或者帮助偶像“氪金”买代言,不仅怠慢学业,更是索要父母的血汗钱追星,如此疯狂行径,也只是冰山一角。

这个群体,我很难理解,他们不为父母着想,不为自己着想,却偏偏为了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甘愿伤害家人、耗费金钱、浪费时间,把偶像当做神一样供奉着,最终得到的只是空荡荡的精神寄托——你觉得偶像会为你感动,所以宁愿吃两个月泡面攒钱去看他的演唱会,也愿意裸贷挣钱去为他投票打榜,但最后得到的只是自我安慰,他根本不知道你是谁。

我尊重也理解那些正常的追星族,但我痛恨那些没有理智、已经畸形的疯狂无脑粉。

何为追星?追星,其实是在追你自己,追一个你理想中的人设状态。最终追来追去,追的都是自己的影子。追星无可厚非,但要追得有价值,而不是掏空自己、盲目付出。

记者手记

即便在造梦的世界也不该无休止地疯狂

上至80岁的老奶奶,下到8岁的小顽童,谁还没个偶像呢?童话里的艾莎公主都有自己的应援团。只不过资本很聪明,他们把目光盯在了有能力消费,或者没能力也要创造能力消费的年轻群体身上。

为了追星,我也会买专辑、海报、小周边,不远千里去看一场演唱会。这虽同样是在为偶像、为自己的兴趣买单,但却绝对没有在其中迷失自我、过度消费。即便如此,身边仍有长辈或朋友不能理解,认为有些“疯狂”。

而在粉丝经济愈演愈烈的当下,“疯狂”的底线也一再被刷新,甚至触犯法律和公序良俗。如果说花钱、出力都是一部分粉丝的个人行为,那食物的浪费则必将引起公愤,不论是否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出台的枪口上,这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白花花的奶制品被倒进水沟,粉丝的理智也随之倾泻而出。而他们却不知道抑或不在乎,自己的金钱、精力,实际上都在为资本服务——当自己的“爱豆”想出道就要依靠资本,粉丝就不得不“买买买”,以此助力偶像出道。所谓的偶像,也从红了以后才能带货,转变成现在先要有足够强大带货能力,才能顺利出道。

那在流量、打榜的数据背后,实力、品质占了多少?优质偶像是钱砸出来的,还是勤奋苦练出来的?选秀栏目究竟是为了选拔,还是为了圈钱?这些问题的答案,该由平台、品牌、粉丝、监管共同作答。

选秀节目就像一个造梦的世界,吸引着造梦者、追梦人和拥护者不断涌入。可即便在那个世界,也不该无休止地疯狂,需要少一些金钱的较量、资本的操作,多一些实力的比拼、感情的共鸣。

正如人民网在对该事件的评论中说,在造梦、追梦乃至圆梦的长跑里,那些精心煽起的热度迟早消退,那些刻意制造的声浪注定沉寂。

观看本期街采精彩视频,请扫描二维码。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曹雅欣

新闻推荐

开满鲜花的小镇 老工业基地崛起“新花都”

□新华社记者王长山曾维王安浩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29个,建设高端智能温室,以科技手段打造智慧赏花新模式……曾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