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水军向专业化、协同化、产业化演变 央媒:监管必须升级
微信公众号“半月谈”3月21日消息,近日,半月谈刊发稿件《网络水军,“水”有多深?》引起网民热议。假冒公众人物吸粉、捏造虚假信息造热点、组织有偿发帖删帖……近年来,各地查处的案件让网络水军屡屡“浮出水面”。以炮制虚假信息牟利的网络水军正从个人经营加快向专业化、协同化、产业化方向演变,其危害不可小觑。
江西新余警方查处的一起案件显示,犯罪团伙注册21家空壳公司、247个微信公众号、500多个微信号在网上传播经篡改的虚假图文信息吸引关注,借机推销假冒伪劣产品,成本仅6元的产品在其包装下价格翻了30多倍,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
网络水军之害,不仅体现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更在于传播有误导性、煽动性的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近年来,“键盘侠”消费公众情绪,引发的舆论热点及反转案例屡见不鲜。正如有的网友所言:“很多社会争论问题,都是被这些人炒作起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益。”之所以存在形形色色的网络水军,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在于违法获利高、取证难度大,一些网络平台只看流量和人气,把责任抛在了一边。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建设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必须向水军依法亮剑。对互联网平台企业而言,应进一步落实用户实名注册,完善内容发布审核机制,加强对恶意账号和内容的技术识别,加大查封惩戒力度;对涉及违法行为的,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配合开展打击处理。
“网络水军”已经形成黑色产业链,对他们的打击也应该是全链条的,要建立多部门、跨区域的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合查处机制,形成监管合力,精准打击,给网络水军挤挤“水分”,守护我们共同的网络家园。
(原题为《面对专业化的网络水军,监管必须升级》)(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三江源环保公益诉讼拉锯战:环境污染至今未审 诉讼资格纠缠3年
记者贾晨编辑苏航3年前,因青海某企业涉嫌违法采煤,破坏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知名公益组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