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不能让“奇葩贷”一再上演

南宁晚报 2021-03-20 06:01 大字

■杨玉龙

婚丧嫁娶一切皆可贷?继“彩礼贷”冲上热搜,“墓地贷”也火了一把。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云南昆明一陵园与当地银行合作,共同推出“墓地贷”。3月18日,记者致电涉事银行和墓园,均称项目还未正式推出,墓园方随后又表示,不再推进实施。(3月18日中新经纬)

正如媒体报道,近些年银行针对特定需求推出的贷款产品层出不穷,对特定职业定制化的服务不断翻新。但一些产品一经推出,就在网上引发热议。比如,除去“彩礼贷”“墓地贷”外,“二胎贷”也被网友调侃。这些饱受诟病的贷款模式,显然公众并不买账,多是成为一时话柄,也难以在市场中推开。

终归来讲,不论这些贷款取什么名字,其本质都是消费贷,只不过针对的场景不同。银行对消费贷冠以各种噱头名称,其目的还是为了利。诚如专家所分析,是由于消费贷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导致场景越来越下沉,因此银行在策划消费贷方案时,必然会拓展更多场景。不过,这些看似能够契合人们需求的消费贷,却赤裸裸反映出其逐利本性。

以“墓地贷”为例。央视网对此评论可谓一语中的——警惕其以关爱之名行牟利之实。表面看“墓地贷”既解决了老人偿付力不足的难题,也满足了后代的孝心,但其本真却增加了代际的债务负担,放大了居民的债务风险。而且,“这不符合金融机构审慎经营的原则,也不符合监管机构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的导向”。

不能让“奇葩贷”一再上演。银行业拓展业务需要依法依规而行,更不能忽视产品创新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彩礼贷”“墓地贷”噱头十足,无异于引起结不起婚、死不起人的焦虑。银行贷款产品不能“百搭”,应该严格把关,以噱头来营造消费场景,终归会对银行的品牌和声誉带来一定影响。

同时,也需要市场监管从严,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经营业务风险。比如,须注意其背后的资金流向是否会违规流入其他领域。对于一些不靠谱的“奇葩贷”更须早介入,并做好风险提示,对于不合法合规的产品,更有必要加大惩治力度。可以说,“彩礼贷”“墓地贷”“二胎贷”等这些饱受争议产品的出现,也在倒逼监管进一步施力。

退一步讲,即便银行下沉抢夺消费贷市场,也应该遵规而行,不可一股脑什么产品都推出。而应该做好相关知识的普及,引导公众科学理性贷款。同样,对于一些行业或领域而言,和银行合作推出产品,也应该兼顾到对社会的影响,而不能一时心血来潮,行走偏之举,否则,只能是贻笑大方。

新闻推荐

专属账户·投资市场化·税收支持 个人养老金制度这样建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