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渠道狭窄影响积极性,传统培训效果不理想,一线工人代表建议 加快“特殊、小众”工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本报讯(记者陈俊宇 郝赫)“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近年来,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一些特定行业,存在着不少从业人数少、技能水平要求高、院校未设相关专业的‘特殊、小众’工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7416厂班组长徐立平表示,“‘特殊、小众’工种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加快‘特殊、小众’工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制造业整体技能水平,减少产业链、供应链的断点、堵点。”
徐立平代表从事的火箭固体发动机药面整形,就是“特殊、小众”工种之一。但他注意到,每年举办的各类、各级别技能竞赛,尤其是高规格竞赛中,很少出现“特殊、小众”工种选手的身影。
“这就意味着,在影响此类工种技能人员以赛促练、提升技能水平的同时,也不能享受国家相关技能竞赛中获奖即破格晋升的激励政策。”徐立平代表说。
“相对于通用工种,大多数特殊工种技能人员只能通过正常的等级晋升来提升职级、收入。”从学徒工成长为技师,徐立平用了16年,“对于现在的技术工人来说,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提升很快,一步一步晋升太慢了,不利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此外,在实际中,“特殊、小众”工种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特殊的技能背景和技能要求,因此各高职院校一般也不会设立此类专业。
“技能人员往往是从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里招聘而来的,入厂前对所从事的特殊工种大多一无所知,培养方式也主要靠工厂的岗位技能培训、‘一对一’师带徒培训等传统方式。”徐立平代表指出,与职业院校的培训相比,这种培养方式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需较长时间才能胜任岗位工作,且理论水平提升较慢,不利于技能水平的创新发展。
“我们是产业大国,每个‘特殊、小众’工种的背后都可能是成规模的技术工人。”为此,徐立平代表建议,将整个产业链中的相近专业的工种打包,建立行业培训基地,通过技能培训带动整个产业链制造能力提高;对符合要求的工种适时举办较高规格的技能大赛,提升和激励技术人员苦练技能的积极性。同时,要切实抓好国家有关各项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政策的落实。
新闻推荐
上市公司年报探秘 最大网络安全公司360 75%收入却靠 2020年净利润预计出现“腰斩”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知名搜索引擎“360搜索”被曝相关广告代理商投放的医疗广告存在造假问题。在360搜索背后,站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