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徽州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山日报 2020-11-12 18:21 大字

一、发展现状

徽州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以“四区”建设为目标,持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逐步形成“一区两园”(低碳经济园、循环经济园)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共有入园工业企业项目266户,其中规上企业112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户,战略性新兴产业43户,就业人数近2万人。2019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园区工业实体税收4.55亿元,首次突破4.5亿元大关。今年1—9月规上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增加值同比增长4.3%,园区实体企业实现入库税收3.4246亿元,同比增长4.51%。

二、存在问题

(一)新材料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徽州区新材料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有效壮大了产业集群,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生产基地。但是,产品档次低,生产工艺落后,安全环保压力大,企业各自为战、同质化竞争、重复开发,发展乏力。

(二)工业发展受土地要素制约。目前城北低碳经济园规划面积5.2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8平方公里,剩余0.63平方公里;循环经济园规划面积2.2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2平方公里,未建成区范围均涉及村庄的搬迁,发展空间受限。

(三)低效企业处置难。徽州区通过“腾笼换鸟”方式,处置一些低效企业,迎接新企业入驻,今年1-9月,已完成低效企业处置14户,盘活低效土地491.08亩。但在推进处置低效企业屡遇难题,一是部分低效企业普遍存在负债多、欠税欠费,处置成本和难度加大;二是一些低效企业的整体规划布局、现有厂房用途设计与拟承接项目的规划用途不适用、不匹配,新项目无法顺利嫁接;三是一些业主存在等待观望、小富即安的思想,企业转型、谋求发展意愿不强,依靠租赁厂房度日,主观上不愿处置;四是遇到双方达不成一致意见或个别低效企业不支持、不配合时,政府部门缺乏强有力的处置措施。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产业联合,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立足徽州区三大主导产业首位产业(新材料)优势,围绕聚脂树脂、环氧树脂、助剂TGIC等主导产品向高端化、绿色化为重点发展方向,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逐步壮大恒远、神剑等一批“领军企业”。

二是适时组建产业联盟,增强产业集中度、资源配置率和行业竞争力,积极引导园区企业耦合联产协同发展,变企业“单打独斗”为“抱团创牌”,逐步形成区域效应和产业优势。

三是鼓励产学研合作,鼓励新材料企业与大院大所开展合作,促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二)优化要素保障,厚植产业基础

一是持续开展“三未”处置。树牢“亩产论英雄”理念,紧盯用而未建、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的工业项目,全面梳理近三年徽州区循环经济园年入库税收100万元以下、城北城东园年入库税收25万元以下以及循环园亩均税收8万元以下、城北城东园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企业基本情况,出台政策,按照“一企一专班”“一企一策略”“一企一措施”思路,对闲置低效企业进行分类处置,全面推进企业提质增效。

二是严格入驻项目把关。健全完善招商项目多部门预审机制,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开展上下产业链招商。进一步抓好土地供应批后监管工作,跟踪督促项目履约开工建设,确保园区土地及时高效利用。

三是巩固低效处置成效。对已完成低效处置的项目,定期开展“回头看”,尤其对新招商嫁接入驻项目,确定专人跟踪服务,结合“四送一服”不定期回访,及时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防止“二次低效”发生。

(三)适时启动拆迁,为“十四五”发展争取更大空间

徽州区城北低碳经济园三期已确定落户永新新材料二期项目,涉及浦后村拆迁,现已完成25户协议。土地征收完成后启动土地指标组件报批。徽州区循环经济园的发展向南扩充涉及瑶村村,该村于2017年被纳入棚户区改造,共搬迁303户,剩余72户未搬迁。可适时启动瑶村片剩余住户的拆迁工作,为徽州区工业经济在“十四五”发展中争取更大空间。·范成林·

新闻推荐

【深度】三一重能冲刺风电第一梯队,是美梦还是可触及的现实?

记者|席菁华编辑|张慧作为中国第十大风电整机商,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一重能)打算登陆资本市场。北京证监局官网日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