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银行的年轻人:努力考上985、211不是来当柜员的
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6日报道,为什么要去银行工作?过去,人们常将在银行工作比作“金饭碗”。最近,银行因笔试题难接连上热搜,过不了多久,又一批“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应届生将进入银行,为银行补充新鲜血液。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微博上,“今天你从银行辞职了吗”超话里,已有9674.9万阅读,1.9万个帖子,他们有的发表离职感言,有的还在纠结是否要离职。银行越来越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了几位已经从银行离职或打算离职的人,在他们眼里,银行究竟是怎样的?
脱口秀演员house吐槽银行工作 本文图片均来自中新经纬客户端
“银行转型后全员营销,我不适合”某国有银行柜员,工作6年,转型做会计
有句话叫“一人在银行,全家跟着忙”,这句话银行人的真实写照。
2011年大学毕业后,我顺利考入了银行。刚进银行时,移动支付还没那么发达,网银就算比较高级的电子支付业务了,所以工作任务也不重。
但好景不长,随着移动支付发展迅速,支付宝、微信开始崛起,对银行传统业务造成巨大冲击,柜员的任务和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那段日子感觉特别迷茫。
原来银行网点主要创收就是提高存款、发放贷款,后来吸收存款受移动支付的冲击比较大,银行开始转型全员营销,不管做什么岗位都要做销售。我个人偏内向,也不喜欢做营销。
每到季末、年末都有各种各样的任务,要发动周围的亲戚朋友一起来完成,比如说基金代销,我就担心亲戚买了后会赔钱。我所在的银行是每月初会预发工资,如果没有完成任务,可能还会在下个月的工资里扣钱。
银行的岗位就几种,在网点除了柜员,还有对公、对私客户经理,柜员主管,然后就是行长了,这些岗位竞争都很激烈。银行的后台比较轻松,但也很难转。所以一眼就能看到自己在银行的发展方向,就是局限于柜台了,这不符合我的心理预期。
想到这些我就打定主意离职了。辞职后,我去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从基层做起。我把自己的姿态放得特别低,重新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前一两年经历了痛苦的转型期,现在已经慢慢进入角色。
辞职资料图
“为了拉客户,我喝酒喝到吐”某全国性股份行柜员转对公业务,工作3年,打算自己创业
我的专业是广告学,研究生曾在广告公司实习,广告行业都是加班狗,每天凌晨2、3点下班,就希望能找一个作息规律一些的工作。当时银行来学校校招,我就投了简历。
进银行之后从柜员干起,根本没有之前想象中轻松,每天工作时精神要高度集中,不能写错数、算错帐,和做广告时那种天马行空的感觉落差很大。
银行的内部考试非常频繁,考打计算器、数钞票、打字等,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
就这样坚持了将近两年,我终于转到了对公业务,又开始不断敲合同、盖章、做合同,工作压力更大了,对业绩的要求更高了。做柜员时面对的是零散的客户,个人零售业务需要投入感情,可以和客户多聊聊家常,拉近距离;后来面对的都是公司,刚开始觉得接触的客户都很高大上,公司业务动辄都是千万甚至上亿量级的,不像个人业务才几十万甚至几千。但是现在银行同业竞争相当激烈,确实很难。
更让我崩溃的是酒桌文化。下了班,经常需要去喝酒应酬,一周最少两次。为了拉一单生意,有时候喝酒喝到吐,我觉得这比加班更辛苦。
目前我打算自己创业,做美术教育培训。回过头来,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再进银行了,人这辈子还是要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收入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幸福指数太低”
国有银行柜员跳槽至城商行贷款经营部,工作7年,考上公务员
我大学时读的是法学专业,大四时,应聘了某国有银行某市分行的风险管理岗。结果到岗后告诉我要先在网点做柜员。这一干,就干了三年多柜员。
我当时认为在柜员岗位待得越久,社会竞争力越低,我努力考上985、211,并不是为了出来干这么一个工作。
种种考虑之下,我跳槽去了某城商行的贷款经营部,和我专业相对更匹配一些,但干了四年后,慢慢发现这个岗位最重视的依然是个人业绩。
我的工作没出什么差错,也能完成业绩,工作年限到了应该能晋升为副主管,但是表面提拔了,工作内容也没有发生变化,我晋升之后再往上升的空间很小。而且我认为银行是一个衰退的行业,绩效、工资和任务指标都和行里的整体经营情况挂钩,和我个人的能力没有太大关系。
在外界看来,银行是个“金饭碗”。我在国有银行工作时,转正后月薪能达到七八千,跳槽到城商行之后,月薪过万没有问题。这个收入在当地还不错,但是工资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因为幸福指数太低。
后来我评估了一下自己的能力,我在大学时就通过了司法考试,本科学校和专业也不错,即便出了银行这个门,也有很多就业机会,索性就裸辞了。
辞职资料图
我先去了一家律所工作,去年五月考上了公务员,现在在法院上班。工资虽然比之前有所下降,但在新工作中,我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也找到了施展自己能力的平台。“年轻人最大的消磨就是在柜台”
某国有银行柜员,工作2年,辞职转型做媒体人
大部分大学生刚毕业很少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甚至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行业一无所知。2016年春天,我通过春招进入了某国有银行,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我觉得至少要干够两年。两年一到,我一天都不耽搁赶紧就辞职了。
新人入职后大部分被分配做柜员。年轻人最大的消磨就是在柜台。一线城市或许还能接触一些国际化的业务,但是其他城市的柜员,每天做的业务就是存取、挂失、开户。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琐碎、细致、不能出任何差错。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在这份工作里,之前的专业知识都用不到。如果在柜台干三五年还不出来,很可能就把之前的知识都忘光了。
在很多人心目中,银行员工的作息是朝九晚五,但进去之后发现根本不是,饿着肚子开会到晚上10点多是常态。
工作辛苦一点也就罢了,关键是工资低。我所在的银行员工一共分为11级,底层员工每月平均工资到手三四千,大部分人天花板到8级,工资大概1万元。
说出来很多人都不信,我最低的一个月工资到手才1888元。我是本地人,和父母吃住在一起,还能熬过来。但一些外地同事,他们靠这点工资怎么维持日常开销?连自己都养不活,还会在乎所谓的“金饭碗”吗?
每天顶着巨大压力,最怕的就是客户投诉。曾经遇到一个客户,他是专门碰瓷银行的,去各大银行办理一些稀奇古怪的业务,然后抓到你的漏洞就挑刺,之后就去银行业协会、银保监会投诉,要求银行赔钱送礼。当时因为系统的问题,对方抓住了一个问题不放,网点主任打算在网点的日常费用里拿800元赔给他,对方还嫌少。
我当时是裸辞的,辞职后,很多猎头给我打电话,推荐给我柜员和客户经理的岗位,我全部拒婉了。这代90后的想法已经变了,老一辈“金饭碗”那套已经不灵了。
“工资高,福利好,这都是我入行之前的事了”
某国有银行,工作8年,计划离职
之前上大学时,大学城的对面就是我现在工作的这家银行,印象中服务态度很差,效率很低,天天很早关门,结果到我开始工作的时候发现这种“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对营业时间、员工服务态度以及各种业绩指标的要求都非常高,跟之前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听银行的老员工说,2000到2010年之间,是银行的黄金十年,发展快、绩效高、工资也高,经常莫名其妙就发一笔钱,过年会发各种各样的东西,发到家里什么都不用买了,而且经常组织旅游,福利相当好,但这都是我入行之前的事了。
我来银行之后,银行过节发的东西越来越少,也就一些米面油之类的。而且从入职到现在,收入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据说是随着工龄增长,各种保险也会扣得多,结果就是到手的钱越来越少,基本工资经常三千多,有时候是二开头。
在网点工作其实很烦,比如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客户,经常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行里要求,即便对方再蛮不讲理、胡搅蛮缠,也不能表现出来,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这对人的情绪是一种消耗。
我也想过换一份工作,但是不想去同业,现在还在等待机会。
(原题为《逃离银行的年轻人:努力考上985、211不是来当柜员的》)(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谁能想到煮熟的鸭子飞了,上了树的蚂蚁坠地。11月3日晚间,上交所宣布暂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同日晚间,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