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 上亿元外委业务转自营

齐鲁晚报 2020-09-30 06:33 大字

自2007年起,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平均每年要为野营房加工对外支付300余万元。2020年开春,这项长达13年的外委业务被全部喊停,转为内部单位承揽。“通过加强外委转自营工作,不仅充分挖掘了内部资源、盘活了人力资源,还闯出了市场。”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副总经济师、经营管理部经理张政见认为,这其中既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波折,也有一花引来满园春的惊喜。

本报记者顾松通讯员丁剑北张强

外委项目一律公示214个项目转为自营 近年来,受油服市场竞争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国际油价骤跌等因素影响,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传统市场、劳务市场受到冲击,综合成本也相对过高。“过高的服务成本,既无法满足甲方低成本勘探开发需要,更让公司陷入‘有些市场进不去,进去的却不挣钱’的窘境。”张政见说。

今年,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以百日攻坚创效行动为契机,瞄准外委支出源头关,不断强化支出把控,创新搭建了外委项目公示平台,要求各单位把拟实施的外委项目先在平台公示,由内部单位优先抢单承揽,内部无法承揽再按招标流程外委。

今年前8个月,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内部单位通过外委项目公示平台公示2549个项目,其中涉及2.61亿元的214个项目已经转为自营,最大限度助力持续攻坚创效上水平。

加快技术升级全面提高自营水平

每干一口钻井工作量,10%的收入要用来购买钻井液,井下作业公司每年要为此支付近5000万元。钻井液外协作为庞大的外委支出,虽然可以拦,但拦下来自己却干不了。

“干不了”的困境,在井下作业公司等单位喊停外委业务中频现,让管理层意识到,喊停外委的同时,还要“激活”配套技术。

今年以来,瞄准技术含量高、成本占比重的外委业务,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先后成立了多个技术服务团队,技术攻关小组,并加大培训力度,持续为外委转自营提供技术扶持。

在强有力的技术扶持下,身处辅业的杨海鹏带领队伍制造出黄河钻井总公司第一台价值120万元的井架平移装置,并成功应用于施工现场,每年预计还要减少3000万元外委费用;海洋钻井公司设备维修站员工通过自学平台维修技术,自主完成了20多项外委修理项目,节约维修费用100多万元。

技术瓶颈打通了,培训到位了,但问题还是没有彻底解决。井下作业公司西南项目部急需野营房,订单转给内部自营后,具备承揽能力的井下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因缺少人手,还是没敢接。

“每喊停一项外委业务,相应的技术、资本、人力和制度都要调整。”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组织编制科科长侯哲说,专业化改革后,公司大部分外委转自营业务,都是由后勤辅助单位承揽,人员老化不足是这些单位共性问题。

为解决“没人干”难题,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不断盘活人力资源,强化岗位流通,为外委转自营提供人力保障。

今年3月,井下作业公司将压裂循环罐加工业务自营给了工程技术服务中心。行政上的措施,难掩一个经济问题:比起原先的外委加工方,工程技术服务中心造价高,导致前线单位的购买成本高,交给内部干的意愿不强烈。

为了协调双方的经济纠纷,井下作业公司迅速出台了扶持政策,对野营房、循环罐、集油池等高出原先成本的外委业务,公司以账面认可的方式,统一承担高出的部分。政策的激励,很快打开僵局,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已先后承揽了300多万元的循环罐加工业务。

新闻推荐

未经授权就将客户证券质押给银行,光大证券香港公司遭港监会谴责并罚款250万

记者丨马晓甜因在未经有效授权下,将客户证券质押予银行以获得财务通融,光大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证香港”)遭香港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