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数字+智慧”开启农业增产增收新时代

农业科技报 2020-09-17 09:23 大字

? ▲在长春市九台区数联网智慧乡村平台,防洪防汛、乡村环境、生产监测等数据和图像一目了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实现智能化。

6万平方米温室通过物联网实现农业技术的互通、利用“云上农博”农业信息服务线上逛展会、智能农机改变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固有形象……今年,第十九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农博会”)第一次全面引入智慧农业概念,并专设高新技术展厅,从展示内容到信息服务,再到农耕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科技随处可见。数字技术与智慧农业的共振,给黑土地带来新的机遇和变革,开启农业增产增收新时代。

物联网成为农业生产“千里眼"

物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有着紧密联系,它通过对种植结构、土壤墒情、作物长势、作物估产和气象病虫灾害等方面的监测,直接为农民服务。

“数据会通过政府机构及第三方平台送到我手里,不用到地里就知道种啥、咋种,还能了解土地情况。”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负责人介绍说,过去种地,他要经常到田里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再通过种植面积估算出产量,数据与实际出入较大。现在通过手机就可以浏览各种数据和虫害监测等情况。

从种到收,再到加工,农博会里一款全产业链的追溯系统更是完美应用了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这是与我们合作的贵州茅贡米的溯源信息,种植、加工、检验报告,扫描商品二维码就可以全面了解生产相关信息。”参展商食者无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呙晓芳说。

模块化从田间到指尖更顺畅

“现在的合作社对农业生产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机械化层面,但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智慧农业会以模块化的形式出现。”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罗达在本届农博会的一次论坛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据介绍,四平市梨树县的玉米生产正在尝试“数字+智慧”农业模块,以300公顷土地为生产单元,应用包括融资保险、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品种分子设计与选择、农机具配置、秸秆覆盖免耕技术体系、技术培训推广示范等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一直以来,高科技服务农业的路走得很艰辛,数字技术的出现,让农业从田间到指尖的转变更顺畅,智慧农业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的前景也更加广阔。”罗达这样描述着农业生产的未来。

土地实现智能化在线监测

治理盐碱地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难题。在白城大安市三业村一片6667公顷的示范田里,通过玻璃钢水渠和智能灌溉系统3年多的应用实践,土地盐碱值有了明显改善,PH值从10降到正常值8,产量也从每公顷1500公斤增加到7500公斤,这套神奇的农业设施也现身本届农博会。

“其实不是设备改变了盐碱地,而是我们合理使用了智能灌溉系统,通过监测土壤PH值,针对田间水质的PH值、盐分执行特定规则自动换水,降低PH值和盐分的含量。”参展商蓝鲸云智能灌溉公司负责人刘景泉告诉笔者,这个系统可以预设水田的水位,一旦超出或低于预设水位,系统就会自动排水或引水,所以无论旱涝都不怕。

与水渠常用的水泥和硬塑料材质相比,这套设施不会出现因为雨水过大导致土地流失现象,更不会出现坍塌。渠道挖掘后就能铺装使用,通过手机控制水闸门,解决了传统闸门管理耗资大、受复杂环境限制等问题,效率提升90%以上。(张欣禹)

新闻推荐

贷款总量节节攀升 资金流向有何变化?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各种风险明显增多。上市银行日前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