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服贸会来了! 疫情以来线下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为什么是它?

绵阳日报 2020-09-02 07:20 大字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即将在北京举办,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在线下举办的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

特殊背景下为什么要举办这场高规格的国际经贸活动?有哪些看点值得关注?

>>特殊背景下办会出于哪些考量?

服贸会的前身是“京交会”,自2012年首届举办以来已8年。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龙头展会,服贸会同广交会、进博会一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三大展会。

此次举办服贸会,背后包含诸多考量:

举办方介绍,2020年服贸会是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在线下举办的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将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目前,服务业已占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国正步入服务经济时代。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3.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4%。

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比发达国家低20%左右,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量的比重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受到巨大影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庄芮表示,从国内市场来说,服务业吸纳就业空间大、能力强,疫情冲击之下,举办服贸会稳定外贸预期、找到新的合作伙伴、达成新的合作意向,有利于助推国内服务业发展,落实“六稳”“六保”工作。

从国际市场来说,长期以来,我国外贸结构中货物贸易是顺差、服务贸易为逆差。2020年上半年,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1844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765亿美元。因此,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被视为是中国优化贸易结构、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要途径。

>>特殊条件下会议怎么开?

2020年服贸会的主题是“全球服务,互惠共享”,将举办论坛及洽谈活动190场。其中包括4场高峰论坛、134场行业论坛及洽谈活动、29场国别和地区专题活动、18场省区市主题活动,以及5场晚间活动。

为了让受疫情影响无法到现场的嘉宾也能参加会议,同时扩大会议影响力,服贸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

具体来说,除了线下各种活动,服贸会将举办线上会议30余场,线上线下相结合会议70余场,线上直播活动近百场。为此,服贸会数字平台将提供“视频会议、视频直播”等在线功能,对各项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除了“云会议”,“云展览”“云洽谈”也成为服贸会的重要特色。展览方面,利用3D虚拟展台,提供看得见的智能体验,多家知名企业已入驻“云上展厅”。洽谈方面,利用即时消息通讯、视频洽谈、在线翻译、智能客服等多种工具,搭建云端虚拟洽谈间,遇到感兴趣的产品,客商和观众们可直接在线洽谈。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服贸会数字平台项目组副总指挥王培暖介绍,为保障商务谈判的私密性,服贸会数字平台的洽谈间设置了“阅后即焚”功能,展客商可设置观看者的阅读时间,超时后信息将自动销毁。

>>哪些看点值得期待?

首先,参与办会的机构层级高。据悉,服贸会广泛邀约国际组织、政府、境内外商协会等机构组织会议。

国际方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银行业联合会、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世界贸易网点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将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粮食供应链、金融科技、智慧互联、创意经济、世界旅游重启繁荣等话题举办论坛。

国内方面,商务部、工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贸促会等国家相关部门,将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主题为“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跨国公司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便利化”等高峰论坛;

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中国国际商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10余个国家级协会,将举办行业大会及专题论坛。

其次,与会嘉宾权威。截至目前,国际银行业联合会总裁海德薇格、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安周奇等2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巴西体育部部长、丹麦中央银行行长等10位部长级嘉宾将在线上参加行业大会和专业论坛活动;

爱立信、IBM、SAP、飞利浦、西门子、施耐德、戴尔等43家世界500强企业及20家跨国公司的70余位高管确认参会;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林毅夫、李稻葵等知名经济学家以及邬贺铨、柴洪峰等10余位院士确认参会;

中国美国商会、加中贸易协会、英中贸易协会、德国工业联合会等近60位境外协会、机构负责人确认参会;

第三,议题设置聚焦前沿热点。据介绍,2020年服贸会将充分发挥平台创新引领作用,紧扣“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主题,聚焦服务贸易12大领域,以冬季运动、文化服务、金融服务、5G通信服务、教育服务、体育服务、服务机器人、公共卫生防疫、电子商务、环境服务、技术服务、建筑服务、运输服务、旅游服务、设计服务、展会服务、知识产权、中医服务等20个专题为核心举办活动。(据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新闻推荐

科技赋能金融 助力小微企业

本报通讯员孟黎不用跑银行,只需打开手机登录小程序,填写企业和法人信息,输入贷款需求额度,系统自动匹配银行的金融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