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快速发展,我国正大步迈入智慧农业时代 庄稼汉“慧”种田

农业科技报 2020-07-30 09:31 大字

扫码阅享全文

智能农机田间走,“耕牛”转身变“铁牛”。脚不沾泥、手不碰水就把田种了,打开手机就能设定耕作深度,查看数据就知道农作物生长状况……智慧农业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融合,为传统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现代化解决方案。

《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19)》预测,今年我国智慧农业潜在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从“人扛牛拉”到“农机自耕”,从“指望经验”到“依靠数据”,从“看天吃饭”到“科技助力”,智慧农业为农业生产方式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智慧农业的场景下,谁来种地,怎么种地?

装备在手,头脑“升级”33名新农人打理1.56万亩水稻

33名新农人,打理1.56万亩水稻——走进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大田现代农业基地,科技元素无处不在。植保无人机天上飞,智能旋耕机地里跑,农情监测点田中立,物联大数据掌中握,过去面朝红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摇身一变成为田管家。水稻的播种、施肥、浇水、杀虫、收割,全流程实现了智能化。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片万亩稻田的掌柜,竟是位种地仅两年多的新手。城里长大,常年经商,基地负责人邹泰晖瞅准智慧农业的广阔前景。50岁出头的他转型种水稻,自2018年起,先后在蒋巷镇流转了1.56万亩耕地,并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和智能化建设。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科技改变了传统农业,也孕育出新农人。

技术提高,成本降低无人机红外线遥感监测病虫害

山西吉县以苹果出名,年产优质苹果22万吨。这些优质苹果是怎么种出来的呢?记者来到位于海拔1200米黄土高原上的祖庄果园,这是一个智慧果园:蓄水池、地块、有机肥堆沤处均有数据信息采集传感器,水池的水位、水温、盐分、电导率及土壤的pH值、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数据,会自动传入数据信息采集平台。负责人杨朝辉说:“这些传感器就是‘眼睛’,为我们带来生长环境的数据,据此,可以精准制订生产计划、预防自然灾害和病虫灾害,提高果树管护水平。”

如此多的技术应用,是否会推高种田成本?邹泰晖介绍,过去农民打药施肥容易过量,如今在对土壤和作物长势情况监测的基础上测土配肥,指挥无人机精量喷洒,每块田打药施肥的剂量都不同,有效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更大大减少农药残留物。年底算完账,节省远比投入多,十分划算!

学科交叉,有机融合将工业信息技术嫁接在实际应用的农机设备上

“智慧农业具有显著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智慧农业系统中,最核心的是数据。但仅有信息、数据、传感器还远远不够,需要将这些技术嫁接在实际应用的农机设备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说,今后,智慧农业的重点发展任务将集中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传感器、发展大载荷农业无人机植保系统、研制智能拖拉机、研发农业机器人、解决农业大数据源问题、发展农业人工智能等方面。

(据《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央行发文推进普通纪念币发行市场化改革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记者吴雨)为进一步推进普通纪念币发行改革,中国人民银行28日公布了《普通纪念币普制币发行管理暂行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