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惩罚如无震慑力 还会有下一个冒名顶替者

澎湃新闻 2020-06-17 16:32 大字

“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后,又现“冒名顶替上中专”,加上之前的“仝卓往届生改应届生”……新闻一个接一个。舞弊者的肆无忌惮令人愤慨,受害人的命运让人唏嘘。

看起来,几起事件都有“下文”:仝卓被取消高考成绩,相关人员被通报处理;顶替农家女上大学者被被注销学历。但是,这样的处理结果能不能保证下一个冒名顶替者不会再出现?

回溯过往,不难发现,冒名顶替的新闻一直活跃在公众视线。2009年有罗彩霞事件,2015年有王娜娜事件,2017年有王红事件……这些事件都曾占据舆论场的C位,也不是没有得到处理。但这条时间线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冒名顶替者从未绝迹。

究其原因,不外乎那些潜在的冒名顶替者还未感受到足够的震慑力。他们总觉得,铤而走险的“收益”是有可能超过“成本”的。而无论是仝卓还是顶替农家女上大学者,他们的背后都有一系列“神操作”,有不少“高人”在为他们操心。甚至让人觉得,冒名顶替在某些地方可能存在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虽然,因为时间和技术的原因,想要追查一些陈年旧事的难度确实不小,但如果惩罚的力度不能产生震慑,如果隐形的链条仍然存在,那么下一个冒名顶替者就不会离我们太远。

而那些被冒名顶替的悲剧主角呢?他们的遭遇,不该只得到一声叹息。一生只有一次,失去的东西无法重来,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所以,他们不仅该得到一个明确的说法,也该得到实实在在的赔偿——比如,能不能让冒名顶替者赔个倾家荡产?应该让所有人明白,因为冒名顶替被浪费一生,是不能够轻描淡写的。

拿出决心和力度,把每一个冒名顶替事件查个一清二楚,把所有可能的链条斩个一刀两断,让后来者明白“伸手必被抓”,让心存歹念者瑟瑟发抖,是时候了。(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多面项俊波写砸自己的人生剧本

“中国最大的保险推销员”受贿1862万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6月16日,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原中国保险监督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