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产教融合改革由“破冰期”迈入“深水期” 合肥市努力构建新时代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平台

合肥晚报 2020-05-15 01:16 大字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提升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方案分两批选择50个城市开展试点,试点过程中,将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将培育工匠精神作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中共合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发改、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参与,成立了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创建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试点创建工作。今年年初,国家首批划拨的5000万元产教融合试点建设专项资金已经到位。

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合肥将充分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新路径新机制。更新观念,在创新发展上抢先机;勇挑重担,在破解难题上求突破;对标高位,在打造品牌上站排头。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为实现合肥“五大高地”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顶层方向设计 把牢产教融合发展“定盘星”

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

合肥将重点在完善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推进人才培养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创新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探索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实现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发展,在产教融合制度建设和模式创新上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借鉴的合肥经验。

到2024年,打造高新区、经开区和新站高新区3个产教融合园区,形成智能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新车、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电子商务、家电、养老、托育等区域特色鲜明的省内示范产教融合型行业,争创3-5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型行业,培育300家省内示范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争创100家以上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基础实力雄厚 筑牢产教融合发展“压舱石”

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甘落后、奋勇争先,以追赶者的姿态不断阔步前行。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合肥坚持以创新“第一生产力”的自觉,全力书写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城乡统筹发展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以来,合肥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追赶者、领跑者、奋斗者的姿态主动作为,砥砺前行,争先进位,为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迈出坚实步伐,经济总量连跨台阶,创新能力不断跃升。近四年,GDP连跨三个千亿台阶、财政收入连跨三个百亿台阶,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合肥现象”,在省会城市中实现跨越赶超、稳居前十左右,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20强城市和中国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

产业体系完善夯实产教融合发展“助推器”

目前,合肥已形成家电、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等4个千亿元产业,形成“芯屏器合”新格局。新型显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入选国家首批66个“战新”产业集群。

合肥是全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家电“四大件”年产量达7000多万台套,居世界首位;是全国重要的装备、汽车产业基地,拥有中国最大的挖掘机、叉车、轮胎生产基地;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全系列汽车生产基地,拥有江淮、安凯、长安等知名自主汽车品牌;是全国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创新能力较强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集成电路领域产业年复合增长率居全国前列;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基地,全市装机规模突破2.2GW,稳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量子通信、超导技术、智能语音、精准医疗、增材制造等先导产业加快布局,稳步推进。合肥已经成为一座新兴的综合性加工制造业城市,拥有机械、电子、医药等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宗工业产品,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教育资源富集奠定产教融合发展“安全阀”

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现有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各类高等院校60所,在校学生63.59万人,其中应用型本科11所,在校生14万人;高职、中职、技工院校111所,在校生35.7万人。

拥有中央驻肥科研机构9家,各类研发机构1400家,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10个(国家级17个)、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在肥工作的两院院士12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95人,专业科技人员86万人。

2017年,合肥市与上海、北京获批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相关高校联合建设运行的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20个,众创空间91家(国家级18家),在孵团队1906个,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66家(国家级12家),在孵企业1832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7家)。

资源优化整合打造职业教育发展“优品牌”

合肥市围绕产业需要,大力整合各类职教资源,推行集聚化发展,在新站高新区高标准建成合肥职教基地,目前,已有17所院校入驻,在校生近13万人,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职教基地基本建成。另外,投资18.5亿元建设安徽合肥技师学院新校区,创建全省示范技师学院、全国领先的综合性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2015年,合肥市成立了成员单位包括政、校、企、所的合肥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精准聚焦“服务地方经济”这一职业教育主题,针对企业人才需求,提供全方位的管理、研发、操作、售后等“一站式”供给服务,打造适应合肥地方经济建设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要载体。

2019年,实施“扩容提质强服务”行动,吸收17所中高职院校、40家企规模以上企业加入职教集团,在56家企业挂牌职业院校师生实习实训基地,培育建设6个产学研联盟、16个教师创新团队,初步形成全市职业教育集约化、一体化、体系化的发展格局。

合肥市依托合肥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定期开展产教对话活动,针对企业人才需求,提供全方位的管理、研发、操作、售后等“一站式”供给服务。健全“专业围着产业走”机制,建立专业与产业联动和动态调整机制,近两年,新增物联网、无人机、光伏等专业35个,中职学生本地就业率达85%以上。

政校企多方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发展“新平台”

合肥市对接联通政府、企业、院校等多方主体,探索建立数字化信息平台,加大海外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共享平台体系,推进校企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

打造公共实训平台。构建院校、企业、公共实训中心一体化的开放、共享型实习实训平台。投资3.8亿元,占地48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建设市现代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成为集教学、实训、生产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019年以来,完成职业院校师生、企业技术人员培训20000人次。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依托合肥学院成立合肥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发展中心,连续五年组织了合肥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暑期到企业实践活动,40余家企业积极参与,1000多人次到企业进行了实践锻炼,开启了政府主导、高校承办、校企联手大规模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的先河,构建了“双师型”教师培育平台。

探索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着互联、互通、互融、共享的原则,建设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的产教融合信息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强化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企业实践库建设,破解长期以来校企双方交流不便、信息不畅、合作无门的困局。

建设海外交流平台。依托市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平台,加强与德国等先进制造业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合作,先后选派42名教师赴德高端研修,为双师型教师理念的更新、技能的提高、学校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德国下萨克森州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五年一贯制”中德汽修、数控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试点工作,2017年以来联合培养4个班100人左右。

□何新宇 李庆丰 韦学华

新闻推荐

直击平安银行股东大会:疫情之下零售战略会否动摇?新三年有哪些发展规划?

记者|张晓琪编辑|疫情之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受到重创。强调零售战略的平安银行一季度零售资产质量和贷款投放表现不佳,对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