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政策鼓劲,一些企业边复产边扩产 【复工复产进行时】“旺季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阅读提示
疫情下,制造业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在此过程中,一些企业依托智能化快速复工复产,疫情倒逼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另一方面,受政策鼓励及市场驱动,一些企业积极扩产,为疫情后的反弹做准备。
3月5日,工程机械制造的头部企业三一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复工刚好1个月。
1个月前,这个工程机械巨头在长沙经开区号称“亚洲最聪明工厂”的三一重工18号工厂低调地按下了“复工键”。差不多前后时间,包括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机械制造龙头,也都重启了生产。
尽管一开始显得谨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复工复产的堵点正在疏通。山河智能的首批桩机在2月中旬就交付出厂,在三一18号厂房柔性生产线出产的泵车等大型机械,仅2月份就交付了220台国际订单……制造业企业的“有序复工”开始释放出积极的市场信号。
疫情倒逼下的升级转型
截至目前,三一集团17个国内生产园区均已复工,绝大部分员工陆续返岗,整体复工率超90%。
长沙园区的泵送事业部复工组织最早,产能恢复也最快。在这里,占地10万平方米的18号工厂是全球第二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厂房内,近100台智能机器人有序运行。“功效提升了30%,极大解决了缺人、尤其是熟练工人紧缺问题。”泵送事业部设备班长蒲明俊对记者说。
2月11日,集团旗下子公司三一重工的塔机智能工厂投入试运行。这是三一重工引入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建成后新工厂70%的工艺流程将由智能机器人完成,运用大数据平台实现生产状态、产品质量、全流程在线监控,生产效能较传统工厂提高4倍……
类似的“智慧复工”场景越来越多地在制造行业出现,不断印证着此前业内人士所预见的“疫情会倒逼一些公司升级转型,化危为机”。
制造业“头部公司”被“围观”的,还包括其“教科书式”的现场防控。三一的复工防控手册达到30多页,复工现场构建了严格、科学防控体系。18号工厂的车间后台,能实时监测出人员的距离,督促工人保持安全工作间隔。工厂负责人介绍说:“24小时全区域覆盖,但凡有员工未戴口罩,或间距小于1米、聚集时间超过30秒就会发送预警,并记录在考核表中。”
为疫情后的反弹做准备
长沙三一数据中心巨大的屏幕上,混凝土、挖掘、吊装、路面、港口、桩工等数十万大型机械的大数据实时铺展出来,这是一张实时反映经济活力的指数地图——“挖掘机指数”。
现在,“工程机械指数”疫情版也已出炉。平台数据显示,全国工程机械开工设备数量同比下降45.8%,环比下降43.2%。
“旺季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三一集团总裁向文波表示。挖掘机指数显示的全国市场复苏进度,正在印证这一判断。大数据显示,1月30日至2月15日期间,受疫情影响,全国工程机械设备开工率一直在6%上下浮动。但随着重点工程机械企业相继复工,到2月27日,全国设备开工率已增至22.86%。
“2月底,全集团复产恢复了50%的产能,希望在3月中旬产能恢复正常,3月底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向文波表示,国家出台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疫情结束后行业会迎来超补偿反弹机会,为此先复产更要扩产,抓住发展机会。
市场是最好的复工令
“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扶持政策有利于鼓励更多企业加快开工,但市场仍然是最好的复工令。”长沙市浏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郭力夫表示。截至3月3日,这个开发区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99%,项目复工率达到88%。
1~2月份,开发区企业用电总量不降反增,大幅增长22%。其中,一家名为蓝思科技的企业用电达到1.8亿度,同比增长24.1%,超去年同期水平。郭力夫介绍说,此前,这家用电大户的企业订单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一周前,记者看到,开发区的另一家企业长沙惠科正在加紧建设国内首条大尺寸OLED项目。现场200余台工程设备不停运转,1000多名建设工人紧张施工。
“这是我们全国复工最早最好的项目。”惠科股份副总裁杭井强告诉记者,“我们拥有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优势,市场促使我们要更快更好地扩大和释放产能。”
新闻推荐
处在疫情最前沿的中小旅行社,对于疫情带来的冲击感受更为真切。这是一位小微旅行社负责人的自白 疫情是危机也是转机
3月2日,游客在刚刚恢复开放的江苏苏州山塘街游览。由于实行网上实名制预约,控制游客数量,古街显得十分清静。王建康摄/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