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治疗“老药新用”如何用? 细胞生物学会专家高正良详解
细胞生物学会专家高正良详解 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高正良。
图片来源:中国科协
在第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70年抗疟疾“老药”磷酸氯喹被推荐为试用药物。在目前治疗新冠肺炎尚无特效药的情况下,“老药新用”带来了一线希望。
“老药新用”应注意哪些问题?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线上采访,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高正良日前回应了相关问题。
“老药新用”是紧急之时的选择
新发病毒性疾病理论上是没有针对性药物的,不论中药还是西药;疫苗和抗体“远水不解近火”,研发和临床至少也要1-3年以上。
紧急之时,“老药新用”是个选择,但也极具挑战性:可供选择的好的病毒药物很少,而且病毒之间区别比较大,又是绝对细胞内寄生,好的靶点比较少,共通性不多;不论新药研发还是老药新用,成功率相比抗生素对新发细菌性疾病而言要低得多。
第六版指南里建议的“老药”磷酸氯喹或许有一些效果,但有导致猝死的可能,已被警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没有发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具有改善症状或缩短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作用,而且试验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危重症患者要慎用少用传统医药
现在有很多传统医学治疗方案,也引起多个生物医学教授和专家群的热烈讨论。基本共识是传统医药里有糟粕,有精华,需要探索科学化、现代化路径,求真去伪,正本清源。
对传统医学不加区别的否定不是科学严谨的态度,但是选择时需要尽可能规避有较大毒副作用的药物,聚焦挖掘发挥传统医药的调理、支持和治疗作用;危重症特别是有细胞因子炎症风暴等快速恶化可能的患者,对传统医药挑战性巨大,要慎用、少用。
对治疗不要轻易下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新冠病毒能够引起重症肺炎,甚至危及生命,但是对大部分患者而言,它是自限性的,不需要治疗或者简单支持治疗,加强营养、免疫力,注意饮食休息和心情平稳而康复。所以研究者需要特别注意个例性和小规模研究结果的潜在误导性。在如此高的自愈率基础上,不加区别地选择治疗群体或者急于宣传某种治疗的有效性容易产生误导,甚至对病人产生伤害。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需要特别注意不能轻易结论,不搞扩大化宣传。
逼近1%死亡率决定新冠肺炎不是流感
如何看待“新冠肺炎有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出于种种原因,这个观点从1月份以来日渐变得流行。我个人不是很接受这种思路,一个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早期从湖北以外数据推测可能是有误导的,迁出人员代表性的偏差(比如年轻化)、死亡滞后等原因造成低死亡率“假象”;现在湖北以外,国内国际死亡率都在逼近1%,这个死亡率决定新冠病毒不是流感。
重大疫情防控100步走了99步等于没走
疫情就是战争,战争就必然有牺牲和损失,很大意义上比战争更加残酷:我们不知道敌人在哪,但敌人却与我们一体化。
我们必须明白并极度重视:重大疫情防控100步走了99步也等于没走。疫情越到扫尾阶段越艰难,像一些地方监狱发生的疫情,就是一步不慎的结果,复工也需要做到细致处,有序进行,防止反弹。
现在有一点让我很担心,那就是国际情况。要最大可能防止反流,这样才真正发挥出湖北和武汉防控措施的最大价值。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柳青
人物简介
高正良,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专家,上海市特聘教授(东方学者)。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干细胞治疗和应用研究分会理事和科普组负责人,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
新闻推荐
有调研数据显示,85%的受访者疫情过后仍会继续今年旅行计划 旅游业如何按下“重启”键?
一位母亲正陪伴孩子在电脑上体验“云旅游”重庆自然博物馆。兰鹏摄阅读提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节期间,国内旅游业几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