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佛山跨过万亿门槛 中国制造的“另类突围”

澎湃新闻 2020-01-06 21:36 大字

图片来源:摄图网

经过一年酝酿,去年距离万亿级城市仅差临门一脚的佛山,终于迈过了这道坎。

1月1日,佛山市市长朱伟在元旦献词中透露,2019年,佛山认真贯彻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值得注意的是,除佛山外,万亿城市“后备军”能否在今年“转正”尚且存疑。

根据各城市第三季度GDP情况,紧随佛山的济南达到7189亿元,按照3/4计算难以突破1万亿大关。此后的泉州、南通、东莞、西安等市在经济体量和增速上均不敌济南。

若佛山是今年唯一的“晋位者”,那么,其能为万亿级城市现有格局带来何种变化?

首先,随着佛山突破万亿元大关,广州与佛山首次成为“双万亿”的同城化城市组合。虽然同城化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地区的选择,但像广佛这样的“双万亿”组合在全国仍旧十分鲜见。

而从省级层面来说,在2019年之前,全国仅有江苏省有三座万亿级城市(南京、苏州、无锡)。佛山GDP突破万亿,也让广东成为第二个实现这一成绩的省份。

佛山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代表力量之一。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委员徐佳宾曾指出,中国制造不太可能整体实现升迁,只会“局部区域突围,以星火之势燎原”,而佛山就是率先突围的城市之一。

基于此,有人认为,佛山进入“万亿级城市俱乐部”,标志着强大的服务业不是衡量城市的必要条件,中国城市发展路径正在走向多元化。

+1

制造业大市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9月,互联网之都杭州再度向“制造业强市”发起冲击,让不少人开始反思制造业对城市的重要性。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大城市因提供服务而存在。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指出,越是富有的国家,知识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人才流入、企业聚集成为大城市的核心,而各类服务业则是基础性条件。

服务业高速发展的另一面则是,城市土地、人力等各种资源的成本大幅上升,对成本更为敏感的制造业不得不外迁。即便制造业产业链高度发达的深圳,亦不得不面对华为将研发部门迁至东莞的命运。

大城市的制造业瓶颈,似乎并未在佛山奏效。

作为传统工业大市,佛山从未偏离制造业推动城市发展的路线。

直到去年底,佛山三次产业结构为1.5:56.5:42.0,第二产业占比仍高达56.5%。在万亿级城市俱乐部中,同为制造业大市的宁波,第二产业占比也仅为51.3%,其余城市该数据均低于50%。

在二产远高过三产的现状下,佛山制造业增长仍然亮眼。作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前10月,佛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这一速度在同样经济体量的城市中也不多见。

佛山制造业增长动力何在?不妨看看佛山制造业的详细构成。

明清时期,佛山就形成了以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为主的制造业支撑型经济。

到现在,在经历过能源荒、环保风暴等多重夹击,佛山形成了以纺织、印染、铝型材、家电、家具等为优势产业的制造业格局。轻工业是佛山制造业为外界所知的重要名片。

前不久,佛山市委书记鲁毅提到,佛山将做大做优装备制造和泛家居2个超万亿的产业集群,推动装备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并做强做精汽车及新能源、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2个冲五千亿的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制造发展。

大量的民营企业撑起了佛山的制造业底盘。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佛山市共有市场主体72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69万户,占比96%;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2.5%,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0.1%。据媒体报道,在佛山的企业中,95%以上都是中小企业。

与东莞等以承接外来制造业转移、代工贴牌生产为主的制造业城市不同,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本土企业是佛山制造业的招牌。

截至2018年底,佛山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8家,在广东省内排名第三。这一发展模式,被佛山市长朱伟总结为“内源型增长”,“根植性和稳定性较强”。

+2

强镇带动强市

图片来源:摄图网

经济总量已破万亿的佛山,为何能够保住制造业的火种?

一个曾在广州居住过的朋友告诉城叔,与新建工业园区厂房林立、居住区明显为了厂区配套而存在的形态不同,在他看来,佛山南海和顺德这两个最重要的工业区仍然保持了村镇工业的基本面貌。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李津逵指出,作为中国两个制造业重要区域,长三角与珠三角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长三角是县域经济,珠三角是镇域经济。

比如,在无锡,城市和村镇有着明显的区别,仍然存在一个城市的概念;但在佛山,几乎不存在“城市”,而是一个由乡镇组成的“乡镇群”或者“乡镇网”,“城乡一体”的情形在这里更为明显。

这种关系在城市经济分布上尤为突出。以2018年的GDP为例,靠南的顺德和南海两区GDP分别为3163.93亿和2809亿元,而居于中心位置的禅城区GDP则排在其后,仅为1855.06亿元。

强大的镇域经济甚至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了限制。为带动中心城区发展,佛山曾举全市之力打造佛山新城,后称东平新城,再称中德产业园,但到现在为止,效果似乎尚未达到预期。

此外,佛山曾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而将部分政府权利下沉到村镇最基层的政策,也并没有冲抵增加一个行政层级带来的效率损失,而让南海、顺德缺乏对其的认同感。

但反过来,乡镇资源调动能力的提升,恰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上世纪7、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利好以及“三来一补”政策,让散布在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的乡镇成为承接外来制造业企业的落脚点。

这一波创业浪潮下,在仿制日本、香港等制造业技术的基础上,大量乡镇企业在佛山诞生。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美的、格兰仕等如今的名牌企业在不同的乡镇生根发芽。

数据显示,1989年,全国公布的十大乡镇企业中,6个来自佛山。

李津逵说,直到现在,位于南海、顺德的乡镇依然保持着“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制造业形态,大量小型配套企业立足于村级工业园。“这些村级工业园成本低、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都存在,但关键是,此前它们能维持较低的制造成本。未来它们经过改造会成为新业态的绝佳载体。”

事实上,直到现在,成本也是佛山发展制造业的重要优势。去年下半年,佛山市长朱伟再次提及,

佛山制造正受到高端制造业回流、劳动密集型行业向东南亚等成本更低地方流动的双重挤压,因此,要把佛山打造成制造业“综合成本洼地”。

去年,他为佛山定下的目标是,进一步减费降税180亿元,并且在用电用气方面继续补贴。

+3

小城大湾区

图片来源:摄图网

无论是以制造业为发展的最大动能,还是将乡镇作为发展的主要载体,佛山足够称得上万亿级城市中的“另类”——在佛山之前,仅苏州、无锡与此类似。在城市纷纷发力制造业的当下,佛山能否成为一种效仿的范本?

李津逵认为,佛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而是以“乡镇网”组织的城市连绵带,这种模式是珠三角自然与经济地理特点决定的。正因为此,佛山不可能也不应当强行依照其他大城市的发展模式,人为打造一个首位度很高的中心城区。这同时也意味着,佛山可以充分利用穗港深的优势,不一定打造出一个占比很大的服务业。

一个原因是,珠三角内部的城市合作模式让佛山能够“淡化”一部分城市功能。

城叔曾与多个专家进行过探讨。他们一致的感受是,也许在政府和政策层面还存在一些障碍,但在市场、民间层面,合作机制早已在广佛、深莞惠等城市间形成。

以佛山为例,正是因为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高度发达的服务业,让佛山很难再发展本土的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相反,与这些城市合作可能更方便、也更有利于佛山制造业的发展。

事实也是如此。有佛山本地企业家就注意到,佛山位于广州金融机构的辐射圈内,在广州的影响下,佛山金融业发展十分受限。

这与去年1月发布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佛山攻略》研究报告的发现一致——“佛山的工业增加值约占GDP六成,而金融业增加值仅占4%,全市800家金融机构很难为实体经济提供全方位支持。”

镇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合作模式。如李津逵所说,广深港的“大树”之下,佛山的“城镇群”恰如一丛丛“碧螺春”。

可以说,佛山制造业的成功很难脱离珠三角的市场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湾区城市群的不断加码,也将有利于佛山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制造业转型升级一直是佛山内部热议的话题。今年10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佛山市市长朱伟再次直陈,尽管佛山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仅就制造业本身来看,产业结构不优、新旧动能转换总体不畅的问题依旧存在。具体而言,“新产业新动能规模偏小,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够突出。”

“现在,佛山到广州、香港已经非常方便了,这么多年顺德、南海以至佛山的发展靠的就是广州、香港提供的服务。”李津逵说,

“未来如果再打通了珠江东西两岸的产业联系,深圳发展创新企业的优势将与顺德南海制造业形成互补。通过在湾区内部自洽和耦合,对于佛山未来的产业转型还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文字 | 杨弃非

原标题:《跨过万亿门槛,佛山的“另类突围”》

新闻推荐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正面回应“香港还行不行”,未来十年继续办好“三通一拥”

记者|张晓琪编辑|“在我看来,香港的作用只会更加突出,而不是淡化,更不会被边缘化。”1月6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刊发网志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