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真人真事改编作品风险高 两部颁奖季新片卷入麻烦

澎湃新闻 2019-12-11 15:01 大字

今年颁奖季,有两部志在冲击奥斯卡的电影,不约而同引发争议。这两部作品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也都由知名演员担纲主演,却都因为人物原型的亲友的抗议,卷入不小的麻烦之中。

《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污名化新闻从业女性?

两部之一是由现年89岁的大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Richard Jewell),主人公是2007年去世的一位名叫朱维尔的保安。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他在百年奥林匹克公园内发现一枚炸弹后,第一时间通知警方,并且帮忙撤离附近人流。虽然该事件最终还是造成了1人死亡,111人受伤,但若不是因为朱维尔较早发现炸弹,原本可能造成更多的伤亡。然而,事后他却被联邦调查局误认为是嫌疑人,受到了所谓的“媒体审判”,名誉严重受损。最终,警方捕获真凶,朱维尔洗清所有嫌疑,但不久之后就因糖尿病去世,年仅44岁。

当时,亚特兰大地方报社《亚特兰大宪法报》(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率先披露,联邦调查局已将理查德·朱维尔视为犯罪嫌疑人,怀疑他因为人生失意,故意投放炸弹,然后自己报警,好借机为自己树立起英雄形象。事后,朱维尔将《亚特兰大宪法报》等多家媒体告上法庭,要求恢复名誉,赔偿损失。但该案诉讼过程持续多年,直至朱维尔去世仍未结案。最终,亚特兰大法院判决其败诉,此时朱维尔已离世四年。

1997年7月,美国司法部长公开表示,当初联邦调查局泄露案件信息给《亚特兰大宪法报》的做法很有问题,当局应该向他表示歉意。如今,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将这一事件搬上银幕,却因为影片中的一处细节,惹来了《亚特兰大宪法报》的强烈抗议,后者近日甚至威胁要将出品方华纳兄弟告上法庭。

奥莉维亚·王尔德饰演凯西·斯克鲁格斯

在影片中,由奥利维亚·王尔德(Olivia Wilde)饰演《亚特兰大宪法报》女记者凯西·斯克鲁格斯(Kathy Scruggs),当初正是她与人联合撰写了那篇怀疑朱维尔清白的头版文章。影片中有一场戏,描写她为得到这份情报,与由乔恩·哈姆(Jon Hamm)饰演的联邦调查局探员上了床,而且台词暗示,她过去也曾不止一次用这方式获取警方报料。正是这一情节,惹来了《亚特兰大宪法报》现任主编赖利(Kevin Riley)的强烈不满。他公开批评这是对于新闻媒体女性从业人员的污名化,不光毫无根据,而且放在这么一部强调媒体要不信谣、不传谣的电影里,更是显得错上加错。

起初,华纳方面和导演伊斯特伍德都未针对这一批评做出任何回应,只有演员奥利维亚·王尔德自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并不觉得此处情节有多少问题,也不希望外界因为这段小插曲而模糊了焦点,忽略了整部影片要表达的内涵。

本周,眼见华纳毫无表示,《亚特兰大宪法报》再下重手,请来了著名的好莱坞律师马丁·辛格(Martin Singer)作为代理,向华纳和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发去了长达七页的公开信,要求对方立即发表公开声明,说明《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部分情节纯属想象,是为达到戏剧目的而做出的艺术性再创作。另外,《亚特兰大宪法报》要求该片稍后公映时,必须在明显位置附上这一声明。不然的话,马丁·辛格这位驰骋好莱坞三十多年,客户包括施瓦辛格、史泰龙、布鲁斯·威利斯、斯佳丽·约翰逊等无数明星的著名律师,就要把华纳和伊斯特伍德告上法庭。

《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海报

《亚特兰大宪法报》主编赖利先生告诉媒体,自己是在上月美国电影学院电影节上看的这部电影,当时就对这处情节非常不满;虽然自己与凯西·斯克鲁格斯女士并未做过同事(她在2001年时因服食止痛片过量去世,享寿也仅42年),但据他所知,关于她靠跟人上床来换取新闻的说法,纯属胡编乱造,这是针对女记者的一种刻板印象,以往在类似于《没有恶意》(Absence of Malice,1981)和《感谢你抽烟》(Thank You for Smoking,2005)等电影里就都有过,但放在如今这个强调女性权益的好莱坞新时代,更显得不合时宜。

12月10日,华纳方面终于给出正式回应,表示坚决不会退让,态度相当强硬。在他们看来,女记者那篇文章直接影响到了朱维尔的清誉,报社难辞其咎。“理查德·朱维尔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我们这部电影要说的是他的故事,要恢复他的名誉。”而《亚特兰大宪法报》如今这一系列操作,在华纳看来,纯属故意模糊焦点。如果要打官司的话,华纳愿意奉陪到底。

历史悠久的《亚特兰大宪法报》不仅是亚特兰大市的第一大报,而且在整个乔治亚州都有很大影响力。按照主编赖利先生的说法,报社上上下下都对伊斯特伍德这部新片很不满意,为此他们最近还专门刊发了一整版为女记者斯克鲁格斯恢复名誉的文章,在文中,报社老员工纷纷发言,回忆他们心目中那位兢兢业业的女记者。当初与她联名撰写那篇爆料文章的报社男记者也表示,这部影片拍摄前后从没人联系过他这位当事人来核实细节,最终的结果就是“颠倒黑白”。

《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12月13日即将在北美公映。据已经看过该片的媒体表示,其实影片结尾处本就附有一段常规操作式的免责声明:“本片基于真实历史事件而来,部分台词、事件和人物是为达到戏剧目的而重新创作的。”换句话说,《亚特兰大宪法报》和华纳的官司,恐怕很难真的打得起来。

苹果新片《银行家》发行遇阻

相比《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另一部新片《银行家》(The Banker)的情况或许要更为复杂一些。该片本该是苹果公司年底新推出的流媒体平台Apple TV+上的开台大戏之一,结果却因为一场纠纷推迟发行计划,前途未卜。

《银行家》由“猎鹰”安东尼·麦凯(Anthony Mackie)和老戏骨塞缪尔·L·杰克逊(Samuel L. Jackson)联袂主演,讲的也是真人真事。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黑人地位依然相当之低,他俩饰演的主人公加雷特和莫里斯虽然靠做房地产发了财,但想要进军银行业时,却仍受到法条制约,无法实现梦想。于是,他们想出了移花接木的办法,找了一位白人小年轻来“扮演”自己银行的老板,而他俩却乔装成了其手下的司机和清洁工,暗中操控银行的经营。

安东尼·麦凯(右)和塞缪尔·L·杰克逊

《银行家》在2018年秋季开始拍摄,成本约1100万美元。2019年7月,苹果公司买下了影片版权,据说他们当时十分看好这个黑人传奇故事的积极社会意义,以至于只看了十分钟成片片段,当即就拍板决定拿下版权。原本,苹果公司准备拿着《银行家》来冲击今年颁奖季,为Apple TV+争取一个开门红。起初,这项计划推进顺利,影片拿到了11月21日美国电影学院电影节闭幕影片的黄金机遇,很被媒体看好。

但就在11月20日,苹果公司临时宣布《银行家》放映活动取消。起初,公司并未公布具体细节,只说是有技术原因。几天之后,苹果公司追加宣布,该片原定12月6日的全美院线公映因故推迟,原定2020年1月30日的Apple TV+平台上线,同样也需要延后。直到此时,外界才了解到《银行家》已深陷麻烦之中。

由安东尼·麦凯饰演的伯纳德·加雷特(Bernard Garrett)早已去世,他生前共有过两段婚姻,与第一任妻子生下的儿子小伯纳德·加雷特正是父亲这个故事的版权所有者,也挂名担任了本片的联合制片人。老加雷特的第二任妻子,为他育有二女,如今正是她俩公开指控这位同父异母的哥哥当年曾对自己长期性侵。姐姐辛西娅·加雷特表示,电影《银行家》由剧本创作到拍摄完成,从来没人来征询过她们姐妹俩的意见,哥哥当年对她们伸出魔爪,妹妹谢拉·加雷特那时候甚至都还未成年。她呼吁影片必须要和这个侵害幼女的魔头划清界限,还她们一个公道。

事发之后,小伯纳德立即否认了两位妹妹的性侵指控,但也宣布就此不再挂名《银行家》联合制片人。这部影片的故事创意,其实最初来自于老伯纳德本人,他一直希望自己和莫里斯的传奇故事能为更多后人所知,所以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找了两位编剧朋友来写这个剧本。在他去世多年之后,儿子拿着这个故事,找上了好莱坞制作人,数易其稿才拍成了这部《银行家》。

然而,在影片整个故事中并无主人公第二任妻子与她两位女儿这三个角色。一方面,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制作方和苹果公司从没想到过要去联系一下辛西娅姐妹;另一方面,除指控哥哥性侵之外,辛西娅·加雷特还指责《银行家》剧情上歪曲事实,是哥哥故意把她们母女三人排除在外,也是基于这个理由。

《银行家》海报

上周,本片导演乔治·诺非(George Nolfi,代表作《命运规划局》)联合两位主演以及几乎全体演职人员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虽对受害方表示高度同情,但也坚称影片本身并无问题,其故事并非取自小伯纳德的单方说法,而是源自于老伯纳德留下的剧本底稿和创作者多方走访后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截至目前,双方仍未达成和解,苹果公司也未宣布《银行家》接下来何时会重启上映。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辛西娅·加雷特早在2016年就出版过回忆录《浪女回头》(Prodigal Daughter: A Journey Home To Identity),书中就写到过被哥哥性侵的事。显然,影片制作方与发行方,或者就是不知道此书的存在,或者就是知道了也没引起足够重视,原本有可能早做预案的事情,最终酿成了如今的尴尬局面。

辛西娅曾经告诉媒体,让她非常气愤的是《银行家》制作方的态度。她早在今年年初得知该片正在制作时,就联系过片方,希望和对方谈一谈,但始终没有收到回音。直到上月4日,苹果公司发布《银行家》预告片,眼看就要首映,她又联系了苹果。“我们当初只是希望双方可以私底下谈一下,看看要怎么处理才好,并不是要经济赔偿,我们要的是有人能听取我们这一边的说法,然后大家看看有什么办法来弥补错误。我们不希望这个性侵者能从这部电影中获利,不希望他就那么欺骗大家。我们主动联系了苹果,然后就是等待,最终等来了他们拒绝见面的回复。这让我们非常难过。”

事实上,类似《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和《银行家》这种取材于真人真事的电影作品,一方面,事先就该尽可能多方走访相关人士,排除风险,另一方面,相关风险又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会惹上麻烦。例如去年获得奥斯卡大奖的《绿皮书》,其实也出过类似的新闻,片中钢琴家的部分亲朋好友就曾抗议影片没能事先听取他们的意见。于是,拍摄此类真人真事电影变得越来越难,如果主人公是公认的负面人物,那还好办——例如曝光福斯新闻台创始人罗杰·艾尔斯性丑闻的《爆炸新闻》(Bombshell)或是接下来有人要拍的哈维·韦恩斯坦传记片——但如果是像《银行家》这样的正面故事,万一有负面新闻爆雷,发行方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最后说一句,《银行家》和《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在今年颁奖季都前景惨淡,前者原本很被苹果公司看好,但现在发行都成问题,后者虽然被列入了美国电影学院和美国国家评论协会推荐的年度十佳电影,但在金球奖上只有凯西·贝茨拿到一个最佳女配角提名,逊于业界预期。

新闻推荐

贵州对就业补助资金政策进行全面调整和完善

贵州对就业补助资金政策进行全面调整和完善近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贵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贵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