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破除纸上形式主义需要制度亮剑

济南日报 2019-12-10 21:57 大字

□付 彪

岁末年初,是各单位、各部门总结工作的时候,也是许多公职人员汇总材料的集中时段。据12月9日新华网报道,个别基层单位或少数公职人员在起草文件、撰写材料时,仍然存在照搬照抄、抄袭拼凑现象,有的甚至催生出范文售卖、代写服务的产业链。

“材料是抄的、体会是编的”等现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个别基层单位或少数公职人员信奉“天下文章一大抄”,热衷于求助“范文”网站,“地点改一改,主角换一换”,“同样的工作内容,雷同的报告和方案”,甚至连对照检查、整改措施都原封不动地抄袭,搞出了不少“关公大战秦琼”的乌龙,最终闹出了不少“驴唇不对马嘴”的笑话。

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应该结合本单位、本人工作实际,实事求是,有感而发,绝不能做表面文章,注水抄袭甚至弄虚作假。尽管问题看起来“小”,但性质却十分严重,是典型的纸上形式主义。正如有专家表示的,这看似是文风问题,实则是缺乏担当、作风不实的表现,如果以敷衍的心态面对工作,损害的是党的形象和群众的利益;不仅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还打击了实干作风。

纸上形式主义出现的背后,既有“纸上论英雄”等主观因素,也有被上级不切实际的要求“逼”出来的情况。比如,实际工作成效不彰,但领导要求“写得精彩”,只能将别处的经验嫁接过来;跟着领导下基层调研,搞形式、走过场,但还要求写出高质量的报告……而事实上,总结、报告交上后,很多时候没有回音,这也让少数公职人员产生糊弄上级领导的侥幸心理。

“上有所好,下必趋之。”纸上形式主义出现在基层,根子还在于某些部门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合理。要破解纸上形式主义,必须从上到下共同发力,用制度向其“亮剑”。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改进文风、为基层减负等制度措施;党纪处分条例也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了严格的纪律约束。破解纸上形式主义,就要让党纪发挥作用,让制度刚硬起来。比如,要创新完善工作考核机制,科学衡量基层干部的政绩和作为;建立问责机制,以零容忍态度强力整治虚浮文风等。同时,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引导,推动形成讲真话、干实事的良好风尚,减少文山会海,避免突击要材料、重复报材料,自上而下消灭纸上形式主义。

新闻推荐

水滴筹原来不是慈善公益组织!我们都搞错了?

水滴筹正让网络互助行业遭遇信任危机。近期,水滴筹因被曝光业务员“扫楼筹款”,被公众质疑“公益变生意”。12月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