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经济”背后是精神陪伴的需求
12月1日起,喜马拉雅123狂欢节进入第四年,据媒体报道,如今,主播、声优等音频从业者越来越多地走向前台,随着蜻蜓、荔枝、得到、知乎等平台入驻,“耳朵经济”生态体系也日渐成熟,不但催生出新的职业,也创造出不少新就业机会。
音频从业者靠说话就能挣钱,这得有多难?跟这门手艺沾边的,以往有相声、评剧,近来有脱口秀、小品。不管哪门,从业者学习的过程都很漫长艰辛。
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网络为更多有表达欲望的人,提供了舞台和空间。人总有不同寻常处,总会历经不同寻常事,说出来,不愁没人听。
如今,音频主播已成为视频主播之外,一个全新的职业,不仅丰富了就业形式,更降低了创业门槛。一只话筒、一根网线,就多了一个身份,多了一份收入。网络音频主播,可能是播音主持、配音演员等声音艺术从业者,也可能是企业职员、高校教授、一线工人、退伍军人、家庭主妇等对声音有热爱、有天赋的人。比如,网名“穷开心广播”的主播原本是一位盲人按摩师,做主播已有5年,他不但靠说书拥有了大量粉丝,还成立了自己的团队,转型为专职说书人。
据统计,目前月收入过10万元的音频直播主播已达千名,其中年收入最高的可达数千万元。有两位90后主播,刚登上了《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
如果说,草根的加入是自下而上的生发,提升了内容消费的温度,那么,各行业众多大V的入驻,则是以声音的方式,提升了内容消费的深度和内涵。《康震品读古诗词》《谢涛有声历史剧:三国到明清》《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等优质内容,刚一上线便获得无数人热捧,更有叶嘉莹、傅佩荣、李鸣岩等名家推出优质音频节目,直接面向听众,大大缩短了网友和大V的距离感。
音频为何能火?说到底,人需要陪伴。某种角度上说,正是因为人们对精神陪伴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音频内容在更多创新场景中的渗透,催生了这一产业链。“耳朵经济”的发展和意义,值得期待。
新闻推荐
■名家视线■财经人士曹中铭与其5.71元的每股净资产值相比,邮储银行堪称“打折”发行。即使如此,基于近来市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