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炒币”不是区块链莫被骗子“玩概念”

三江都市报 2019-11-26 08:10 大字

资料图片(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薄酬。)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等多家权威媒体聚焦区块链乱象,呼吁投资者警惕数字货币骗局。上海、北京、杭州、河南等多地监管纷纷“亮剑”,对数字货币交易相关活动进行摸底排查。面对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发行所谓“虚拟货币”“数字资产”等吸收资金,普通消费者应该如何防范呢?

加强监管  各地出招杜绝“炒币”

“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炒币群’又开始热闹了。”“区块链最近让虚拟货币再度被关注。”……日前记者走访发现,近期不少曾参与“炒币”的投资者发现,沉寂许久的币圈似乎又开始“沸腾”起来,牵动他们神经的是虚拟货币不断飙升的价格,以比特币为例,一度暴涨让不少人嗅到了投机炒作的机会。

1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开展虚拟货币交易场所排摸整治的通知,指出整治的重点是虚拟货币相关活动,包括虚拟货币交易、发币和募资,以及为注册在海外的交易所提供宣传、引流等。

11月21日,深圳相关监管部门就防范虚拟货币炒作发出风险提示称,近期借区块链技术的推广宣传,虚拟货币炒作有所抬头,部分非法活动有死灰复燃迹象。

同时,北京、广东东莞等多地也发布了相关风险提示。

从多地发布的风险提示不难看出,一些机构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公众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

目前,全国各地监管部门正全面排查属地的“炒币”活动,坚决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还联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新冒头的虚拟货币交易场所、首次代币发行(ICO)活动、境外交易货币平台及时处置。此外,监管机构还加大了对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

据了解,首次代币发行(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我国禁止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

捂紧钱袋  套路迷惑性强需警惕

“所谓虚拟货币投资,其实是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一位从事多年金融投资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类投资活动之所以受到不少人欢迎,是因为此类货币没有固定价格,没有涨跌幅限制,可24小时交易,加上许多投资者刚开始能够从中赚取高额的回报,使得更多人想“一夜致富”。

去年,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以下简称《提示》),提醒消费者在投资时,应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相关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增强风险意识。

《提示》还强调,此类活动主要特征包含网络化、跨境化以及欺骗性强等。

其中,依托互联网、聊天工具进行交易,风险波及范围广、扩散速度快。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租用境外服务器搭建网站,实质面向境内居民开展活动,并远程控制实施违法活动。这些不法活动资金多流向境外,监管和追踪难度很大。

同时,利用热点概念进行炒作,编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论,有的还利用名人大V“站台”宣传,宣称“币值只涨不跌”“投资周期短、收益高、风险低”,具有较强蛊惑性。实际操作中,不法分子通过幕后操纵所谓虚拟货币价格走势、设置获利和提现门槛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

延伸阅读:区块链不等于虚拟货币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运用区块链多方信息共享的特点,通过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相关信息,可以使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偿债能力、信用风险等情况。另外,针对跨境支付领域存在的手续费高、流程长等问题,一些技术企业也正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点对点的清算网络。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区块链技术与加密货币相伴而生,但区块链技术创新不等于炒作虚拟货币,应防止那种利用区块链发行虚拟货币、炒作空气币等行为。

记者  祝贺

新闻推荐

私募监管将打击“李鬼” 给“李逵”更多用武之地

新华社记者刘慧最新出炉的2019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私募基金行业管理提出更明确要求,非金融机构、不从事金融活动的企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