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击炒币“堵邪路” 引导区块链应用“开正门”
最近,一些地区炒作虚拟货币的活动重新冒头,不少机构打着区块链的幌子从事传销欺诈等非法活动。对此,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堵邪路”的同时“开正门”,一方面加大对“炒币”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引导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稳妥探索和应用,引导其在解决实体经济发展的难点、痛点方面发挥更有益的作用。
“炒币”活动死灰复燃
近期,不少曾参与“炒币”的人士发现,沉寂许久的币圈又开始“沸腾”,牵动他们神经的是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不断飙升的价格。一度暴涨逾40%、价格升穿1万美元大关,这让一些人嗅到了投机炒作的机会,更有甚者在假借区块链的幌子行骗。
21日,深圳相关监管部门就防范虚拟货币炒作发出风险提示称,近期,借区块链技术的推广宣传,虚拟货币炒作有所抬头,部分非法活动有死灰复燃迹象。而此前,上海、广东东莞等多地也发布了相关风险提示。
多地发布的风险提示明确指出,一些机构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公众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各地监管部门正全面排查属地的“炒币”活动,坚决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还联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新冒头的虚拟货币交易场所、首次代币发行(ICO)活动、境外交易货币平台及时处置。此外,监管机构还加大了对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
2019年以来,相关部门先后处置境内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200余家,关闭相关的支付账户近10000个。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我国对虚拟货币交易依然保持严打态势,政策取向从未发生改变。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我国禁止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
引导区块链合理探索
数字加密货币依托区块链技术而生,但区块链技术并不等于炒作虚拟货币。业内专家表示,要高度重视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让其在解决金融服务的难点、痛点上切实发挥作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由于技术本身的特点,区块链在金融资产交易中的登记注册、支付结算、交换传递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在金融领域逐步开始应用。在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等部分业务场景中,区块链已开始从概念验证逐步迈向业务实践。
近期,国家网信办发布了第二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其中,工商银行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平安银行的SAS区块链平台、银联国际的全球速汇资金追踪平台、江苏苏宁银行的区块链物联网动产质押融资平台等均获得备案。
业内人士表示,运用区块链多方信息共享的特点,通过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信息,可使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偿债能力、信用风险等情况。另外,针对跨境支付领域存在的手续费高、流程长等问题,一些技术企业正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点对点的清算网络。
“不过,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仅是技术问题,可能还涉及法律制度问题。”一位接近央行的相关人士表示,监管部门需要密切观察通过区块链设置的金融活动流程是否妥当,是否与当前的金融法规产生冲突。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新闻推荐
生猪生产总体进入止降回升转折期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谈保供稳价热点问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猪肉供给和价格问题受到关注。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如何?供给何时恢复?元旦和春节猪肉价格是否会有大波动?在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