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GE医疗的本土化“生意”

界面新闻 2019-11-22 08:34 大字

记者 | 金淼

编辑 | 任悠悠

“2004年,我们开始了in China for China的整个过程。中国市场足够大,我们了解客户的需求后,能够让产品符合客户的需求。此外就是反向创新:我们的产品出来后,发现不仅符合中国客户的需求,全球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需求。”通用医疗(GE)无锡超声研发基地首席技术官孟女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目前国内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大彩超市场,2017年国内超声诊断市场规模为87亿,而随着医改深入、基层医疗体系的完善,基层医疗需求也将随之释放,预计2020年超声市场将超百亿。

在中国医疗市场的高速增长的同时,各大跨国企业也不断纷纷加码中国市场,以期接近大规模市场,更快的发货和供货周期,实现本土化。此前GE国际业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曾表示,“本土化”意味着实现从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原材料采购,到整个服务链的从头至尾的“本土化”。

而上述孟女士提到的“反向创新”,则是指跨国企业基于发展中国家的临床需求来设计产品的,在当地市场成功后,反向推广到国际市场中。该概念最早由GE前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提出。

GE医疗是目前中国市场最大的医疗设备制造企业,在中国拥有五大生产基地。其中全球2/3的CT产自北京的CT扫描系统和X光成像系统工厂,无锡工厂生产的超声也占到GE全球超声销量40%,GE在全球销售的每两台磁共振产品中就有一台来自天津工厂。

目前GE无锡工厂的供应商95%以上都在一小时车程内,“一开始我们说无锡工厂90%的供应商是国产供应商,而现在是95%的零部件都是国产的。”孟女士介绍道。

GE这类企业的本土化布局在推动国内供应链企业的完善,将中国的供应商带出国门外,一定程度上也助力了本土医疗企业的发展。GE方面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场和消费者是竞争的受益者,在此过程中GE希望能够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协同效应。

“我们第一个是通过智慧制造,拉动供应商做出口,有一个积极的效应,这是量的问题;第二个是质的问题,我们通过智慧工厂的改造,把供应商的智慧制造的水平也提高了,因为我们共同研发。刚才看到的运输设备,就是国内的厂商,他产学研要找出路,我们帮他做商品化。”GE医疗北京工业园总经理陈和强表示,GE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也在立足北京经开区,打造了本土化的供应链。

有声音表示,在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环境下,对于企业而言,成本优势或不再。“怎么使我们的成本优势继续保持?就需要我们做智能制造的转型。一方面是精益制造,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另一个就是数字化转型。”陈和强在2018年时接受采访时就已经表示,得益于通过互联网加大数据分析技术,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整合,以及一系列数字化、智慧化工具的使用,GE北京工厂的库存周转率可以做到14,而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则在7以下,GE在7左右。

而无锡工厂则是在二十余年间由最初的加工工厂,转型成了GE在全球最大的超声系统研发和生产中心。

新闻推荐

物流与数据中心这类资产正成投资新宠

实习记者陶婷受高回报驱动,以物流地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另类资产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办公楼投资热度已不及往年,零售地产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