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借力进博会 上海如何推动会议产业发展?

澎湃新闻 2019-11-12 21:03 大字

第二届进博会参展国家和地区以及企业数量均超过首届,企业展两次扩容仍然“一位难求”。

进口博览会如此火热,展现出会展会议业难以替代的影响和作用。

会议攸关

会议到底有多重要?大到全球政治格局、国家发展,小到城市、行业都可能受到影响。

比如,1945年2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三人在黑海北部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了雅尔塔会议,除了加速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协调作战行动,商讨如何惩治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的影响,还做了一件对世界格局以及全球发展影响至今的事,就是筹划建立了联合国。

那么,一场盛会又能给一座城带来什么?

看看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就知道了,这里本是一片被荒凉石漠和戈壁地带包围的不毛之地,可它却在不断迭代中生机勃勃。

起初是因世界最大的“赌城”而闻名遐迩,那里赌客云集、纸醉金迷,尔后又以“世界会议之都”熠熠生辉,一年接待约4300万游客,其中有14%是因为商展会议。

拉斯维加斯会议场地面积(1100万平方英尺)只排在全美第三位,但经济效益却排第一,单2017年就举行了19767次大小会议,会展业每年为拉斯维加斯带来的经济收入超过80亿美元。

可见,会议之于人类乃至一国、一城何等重要,也难怪,堪称中国“会展经济风向标”的上海,这些年对会议产业十分注重。

自从2006年上海市旅游局首次实施了“上海会议大使”聘任工作开始,截至2018年11月,已累计聘请了来自各个行业的116位“上海会议大使”,借以吸引更多国际性、专业性高端会议来沪举行。

与此同时,在寸土寸金的上海,2018年九大会议场馆总面积比2017年翻了将近一番,达到193.94万平方米,会议产业在上海的分量可见一斑。

会议的隐形价值

也许从上海商务委2018年9月最新印发的《上海市建设国际会展之都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看来,虽然提及了“会展”二字,但字里行间透露的侧重点多聚焦于展会、展览产业的培育发展,可能会让人误解为:会议产业是遭到了顶层设计的冷落。

但常言道“会展不分家”,会议、展览相互结合、互为促进,往往是标配。

譬如上海进博会,在正式开幕前从动员到部署、从企业到个人,由此衍生出了无数大大小小各类会议打先锋。

而且,展览基本是以机构来划分,运转多以年为周期;但会议是从吃住行开始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内在体验,触点多且可缩短到以月为周期运营。

别说展览离不开会议,单从要求、规格、投入、运转周期,或是释放的影响效应来看,会议都更胜一筹。

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那句“如果凡事以价格来计算,我们可能会错过很多重要的东西”可能更贴切,因为相较于会展看得见的签单、达成交易等显性价格利益,会议所带来的隐性价值更加巨大,堪称“会展业之皇冠”。

就拿阿尔卑斯山上的那个小镇——达沃斯来说,每年伊始,世界大国领导人、最有钱的富豪、引领世界的商业领袖都会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观世界经济之大势,让这里“星光璀璨”,不单提高了其国际知名度,让世界记住了这个方寸小镇,还拉动了其基础设施、产业合作、旅游业等现代化建设。

每年在达沃斯举办的300—1500人规模的大型国际会议多达50多场,小型国际研讨会数量将近200个,仅商务会议带来的产业辐射性收入就超过3亿瑞郎(约20亿人民币),占达沃斯年GDP总量的40%。

以此来看,在全球一体化强化城市对外经济交往增多的大背景下,上海作为全国性资源高地,占据国内外交流的枢纽位置,举办国际性会议,既能吸引世界的目光,又能扩大国际影响力,如此事半功倍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因会兴城

再瞧瞧国内外,从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到杭州G20峰会,再到厦门金砖五国领导人会晤,哪个不是因会兴城?

特别是美国,当年洛克菲勒大手一挥,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就送了一块地皮给联合国建大厦,不单承担了联合国组织大部分会费,还为联合国官员们建立起了官邸和宿舍,从而把联合国60%的组织机构从瑞士吸引到美国,由此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让纽约成长为高层次国际会议的云集之地,也成就了自己的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和现代服务业。

从国内到国际,因会兴城,又因城兴会的案例不一而足。

上海如今要建“四个中心”(即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要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还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上海目光所及之处无不是对标“国际”二字,又将如何自我释放国际化魅力?

会议作为城市“公关”的一张王牌,对于上海而言,无疑是未来脱颖而出的绝佳抓手。就算是站在上海自身的立场看,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水陆空等基础设施样样发达,又有无数大大小小的会议中心,也有能力去承载各种规格的会议。

上海城市能级决定了会议内容与规格,反过来又能借助广而优的会议服务再去夯实上海国际大都市、长三角一体化龙头之底盘,会议产业之于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即便是从普遍的视角看,城市经济功能迭代,小区越来越多,工厂越来越少,会议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分支,既吻合国家、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方向;又能促进与之相关的交通、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还能吸纳大量就业,以此消解一部分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子;更能借助会议这个强磁场广聚智脑英才,共商公司、行业、国家乃至国际之大事,排忧解难。

更何况,在一定意义上,历史是通过会议来决定的,即便决定历史的重大会议早已时过境迁,但会场成为旅游胜地,也能带动一城、一地之兴旺。

纵观历史的每一个转折点都有一个著名的会议,瑞士的日内瓦会议、美国华盛顿会议等无不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勃兴。

再回过头来看上海,远有上海中共一大会议,近有APEC峰会、上合组织峰会,未来还有诸如亚洲安全国际峰会、5G创新发展峰会等无数个有影响力的会议冒出,若再经过历史的沉淀,辅之以上海特大城市的特色资源背书,如此之多的会议所能释放的能量将不可限量。

会议产业的难题

但上海要搞好会议产业这张新品牌,也并非易事。

何为“会议”?有“会”还得有人来“议”。换言之,会议的多寡受制于活跃人口的多少。

美国人口三亿多,活跃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35%—40%,中国虽然人口将近14亿,活跃人口却仅占总人口的15%左右,大约只有2亿人。上海要搞会议产业,人从哪里来?

再者说,会议并不等于花钱买个乐呵、热闹一下就行了。

既然要发展会议产业,就要建构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会议产业政府与市场的界面何在?若是政绩要求高于市场规律就跑偏了。

即便是做了会议产业,在全球一体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稍不留神就被挤压,如何实现大中小会议“通吃”,把会议产业做大做强也是上海需要考虑的。

虽然经过十多年的涅槃,2018年中国万人以上的会议已经有几十个,阿里、腾讯、华为等知名企业举办的会议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最多达到6万人聚会,但真正成规模、成体系的并不多。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300人以下的会议占据了整个会议市场的85%,千人以上规模的会议仅占2%。

而美国万人以上的会议就有几百个,无论是从总量还是平均规模上看,中国的会议产业都与国际会议“老前辈”存在差距。

上海的侧重点

然则,换个角度看,差距恰恰意味着增长空间。中国如此大的人口和市场当量,一旦活跃人口释放,上海何愁没有人参会?

只不过,处在新旧时代的交叉点,上海也需意识到会议产业早过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年代,也有侧重点。

从会议类型看,一来经济产业类会议将增加。

这是因为全球经济普遍放缓,新经济、新产业又层出不穷,世界经济产业发展进入迷茫与新生交织的时代,从国家到行业再到企业都迫切需要通过会议聚合智脑来破解经济产业之谜局。

而上海不单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亦是以外促内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前沿,在此类会议上优势尽显。

二则国际会议将是会议产业的重中之重。

这些年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今非昔比,东西方经济政治格局全方位大逆转,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又具备丰富的办会经验,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落户上海,可谓“天赐良机”。

就算是从会议产业链的组织策划来看,为应对复杂的外部形势,也急需上海突围,以进博会为契机,搭建国家级、产业级、企业级的各类平台,实现组织再造,这也意味着上海作为全国性的对外经济平台和组织者,发展会议产业的“缘分”到了。

剩下的就是,如何通过放大“会议+”的链式延伸,借会议+展览、会议+旅游等,上下勾连、周边辐射,打造一座链接、复式的新上海,借助会展业来壮大平台经济,构建超级枢纽促成上海城市功能顺利完成二次迭代。

除此之外,在这样一个脑洞大开的时代,报告式、演讲式的“传统会议”或许难以为继,更加富有创造力、有趣好玩的“非传统会议”才有吸引力。

上海的国际性、开放性、包容性,使其成为各类创意的聚集地,无疑也更有利于未来上海的会议中心建筑率先走出功能性阶段,进入艺术与梦幻时代,在娱乐中轻松释疑解惑。

一个新上海即将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新闻推荐

格林斯潘:政客甩锅给美联储 这种事我们早就习惯了

央行是否应该主导数字货币?年内连续降息3次的美联储还有独立性吗?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是最适合回答上述热点问题的人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