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穿不炒”是一个消费者心智成熟的体现
□李红军
随着居民收入增加与消费升级,各式各样的限量款名牌球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据8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长期以来,由于球鞋品牌限量发售的营销策略,部分鞋款作为闲置物品在市场流通中存在溢价空间,由此产生了“倒卖限量球鞋”的生意。今年以来,“炒鞋”在国内各地有所升温。
原来被用来“炒”的不仅有股票、房地产,球鞋这种日用消费品竟然也可以用来“炒作一番”。曾经,为了遏制房地产的炒房,国家相继出台了诸多措施,打击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用在穿鞋的语境下则是“鞋子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炒鞋”不过是商家制造的卖点与噱头,可有些消费者不明就里,盲目跟风,尤其一些年轻人稀里糊涂充当了“炒鞋”的冤大头。
“鞋穿不炒”是一个消费者心智成熟的体现。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自己的消费尺度和定力。有些年轻人爱攀比,仿佛穿上名牌鞋身价就会倍增,而穿普通鞋就会被人看轻。于是乎,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不顾自身财力,纷纷选购名牌鞋。殊不知,这正中了商家设下的圈套。鞋还是那双鞋,可在商家的“精心运作下”,身价却大不相同,价格翻了几番,至于是不是货真价实,是不是物有所值,恐怕鲜有人问津。
常言道: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不错,一个人穿不穿名牌鞋,那是人家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但是笔者想提醒的是,要学会理性消费。商家“炒鞋”的目的就是让你甘心情愿地多掏钱,你却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甘愿充当冤大头,实在得不偿失。当个成熟的消费者,这话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尤其在卖点和噱头充斥于市的当下,不经意间便会成为卖点和噱头的牺牲品。更可悲的是,充当了“炒鞋”的牺牲品竟然浑然不知。
当个心智成熟的消费者,就要学会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风。要知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何必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去花些冤枉钱?“鞋穿不炒”,能否做到这一点,某种程度上直接考量着一个消费者的心智是否成熟。
新闻推荐
“十连休”刺激消费抵消出口颓势,日本经济增长可能需要更多黄金周
在日本经济增长持续乏力之际,一次十连休在第二季度拉动了一把消费。据彭博社对经济学家最新的调查,预计二季度日本GDP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