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评论 三四线城市住房刚需已成对改善型住宅的需求

广元日报 2019-07-24 01:06 大字

“现在三四线城市的住房‘刚需’,实际更多是对改善型住房的需求。”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贵州、云南等很多城市,真正没有房子可住的“刚需”人群并不多,更多人开始追求住房品质的提升。

自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房地产业经历了近20年的快速增长期。人均住房面积从不到10平米增至超40平米。“房改”20年来,城市居民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屋。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40年,中国超7亿人脱离贫困,家庭财富跃居世界第二,这些都在影响中国住房发展的趋势——追求品质提升。

有从事地产数据分析的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房地产过去是单纯解决“有的住”问题。城市化进入下半场,房地产业也将进入品质升级时代。民众从追求“有房子”转变为追求“好房子”。

“好房子”的标准主要不是面积大小,而是住房所在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业内人士认为,从居住的角度,“好房子”要有完善的绿化、保洁、安防、停车等配套基础设施;从公共服务角度,要有专业的社区医疗、教育、养老等社区服务。

总的趋势是,在居住改善阶段,人的居住需求从私人空间转向公共空间,从硬件设施转向生活服务,更加看重良好的邻里关系与社区氛围。

该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几年,大型品牌开发商的进入提升了三四线城市的房屋质量。未来,品牌运营商的进入将会大幅提升三四线城市居住服务品质。

站在2019年来看房地产的整个周期,未来房地产业将面临两大趋势:刚需时代向品质时代转变,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转变。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未来存量市场会取代增量市场成为新的市场主导,在存量开发、存量运营、社区服务等各个环节将成为房地产业的重要业务。未来开发商将从“卖房子”转向“卖服务”,将业主从一次性消费的客户转化为持续性消费的用户。

站在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有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卖了房几乎就跟客户没关系了,但在未来,如何通过运营和服务,在存量客户身上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至关重要。当购房者买了一套新房时,其实带动了一条产业链,社区品质的提高为业主在医疗、康养、教育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显示,未来5年物业管理市场规模就将达到1.2万亿元,存量开发、存量运营、社区服务将成新的万亿级市场。可以说,从“买地造房卖房”转换到“资产整合优化运营”,中国房地产业正在进入下半场。

如何让存量住宅历久弥新,有业内人士认为,需要大量专业居住服务者介入,包括社区物业管理、房屋改造装修、房屋流通等。同时,社区物流、医疗、教育、养老、健身、文化等社区生活配套服务也会进一步融入到社区生活中去,延长社区服务的价值链条,增加社区生活的品质。

(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要把资管业务做成直接融资的渠道

7月22日,在“中国金融改革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讨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