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国内95%以上的刺梨产自贵州,刺梨产业已成为贵州仅次于茶叶的第二大农产业 刺梨:从山间小野果催生企业航母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5-29 03:24 大字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谷脚镇茶香村村民正在晾晒刺梨。王立信 摄/东方IC

平均海拔 1800 米的贵州省盘州市贾西村,曾经是乌蒙山区一个深度贫困村。如今,贾西村已经在一类贫困村名单中退出,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 9000 元,而这一切的改变,都得益于山间小野果——刺梨。

刺梨是贵州特有的一种水果,维生素C含量极高,有研究显示,其维生素C含量分别是猕猴桃的40倍,苹果的625倍,不仅具备较高的营养及医药价值,也具有可观的市场发展潜力。目前,国内95% 以上的刺梨产自贵州,刺梨产业已成为贵州仅次于茶叶的第二大农产业。

种植规模全国第一

2018年,贵州刺梨集中连片种植面积155万亩,种植规模全国第一,贵州也是全国唯一把刺梨野生变家种并大规模推广的省份,主产区分布在六盘水、黔南州、毕节市等。2018年,贵州刺梨产业累计带动108.3万农民增收致富,户均增收2000多元,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虽然贵州刺梨产业基础较好,发展前景广阔,但发展刺梨产业也遇到不小的困难:这种“摸起来扎人,吃起来养人”的贵州山果,虽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却存在产业规模小,小企业加工条件差等多种问题。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总工程师封加平在贵州刺梨产业研讨会上表示,国内对刺梨的科学研究始于贵州,虽然已形成特色产业,但还存在投入严重不足、良种选育推广力度不够、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此外,刺梨在全国知名度不高也是当前刺梨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作为地域性鲜明的鲜果,其他省份的消费者对此并不熟悉,刺梨要走出贵州还需要一个市场培育的过程。

推进刺梨产业“落地生根”

记者了解到,目前贵州农村普遍动员村民入股合作社,做大做强当地刺梨产业,同时普遍实施小米、洋芋、大豆、辣椒等矮杆作物的套种,保证村民在刺梨未挂果期间的经济收入。

在贵州省清镇市新店镇茶店村,村里不断创新刺梨产业管护机制,采取大户承包、合作社管护、能人管护三种管护模式。农业种植大户、致富带头能人可自愿与合作社签署承包协议,承包一部分刺梨的管护,合作社付以一定的管理费用。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以后,还能以打工者的身份到合作社工作,不仅可以得到土地保底分红和刺梨产品销售利益分红,还可以得到管护费。

贵州天刺力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则通过组织刺梨种植农户入股刺梨种植专业合作社,再由专业合作社代持入股天刺力,让农民、农户真正持有天刺力平台公司股权,成为天刺力企业股东,“农民变股民”最终使得农户离土不离乡、收入有保障,实现了农企双赢。未来,贵州将不断落实财政支持、土地供应方面政策措施,把刺梨产业真正打造为富民产业,让刺梨产业真正“落地生根”。

培育刺梨航母企业

近年来,贵州深入推进大扶贫、大生态战略行动,其中一项就是加大对刺梨加工航母企业的培育打造。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有刺梨加工企业40家,2018年刺梨加工量达7.9万吨,总产值37亿元,拥有国药同济堂老来福生物科技公司、盘州宏财聚农公司刺梨加工厂等一批实力强劲的企业。

2018年,贵州还与广东省达成刺梨产业深度合作意向。当年,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广州医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广药王老吉结合贵州刺梨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相结合的模式,建设规范化管理的刺梨种植基地,推动贵州地区特色农产品刺梨产业化进程。此外,当地积极推动刺梨产品入驻电商平台,在淘宝、京东开设旗舰店,并与多家大型超市合作。

2019年,贵州在实施“千企改造”过程中,计划推动刺梨加工企业与省外优强企业通过联合、并购、品牌合作等方式开展合作,计划培育5家销售1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0家销售50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引领带动刺梨产业加快发展。

新闻推荐

2900点权益投资或正当时 金牛基金经理发行新基值得关注

5月以来,市场持续维持震荡调整态势。在上证综指重返2900点下方之时,不少投资者感叹“一夜回到解放前”。笔者发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