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传动系统高端精密部件任启华:“隐形冠军”有啥秘密?专注!

济南时报 2019-05-27 14:13 大字

手机QQ扫描图片,看AR动新闻

山东汇锋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本版照片均由新时报记者王颖军 摄任启华

扫码看更多精彩

在制造业领域,德国传承百年的一些企业被称为“众厂之厂”,让中国企业家们艳羡不已:我们何时能够迎头赶上?我们如何掌握制造业顶端的那一颗颗“明珠”?在山东济南,企业家任启华用近20年给出自己的答案,那就是专注,以“专业化、精品化、差异化”为定位。山东瞪羚标杆示范企业、山东单项冠军企业和山东隐形冠军企业……近20年时间,作为山东汇锋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启华领导企业走上一条高速向上发展的超常规曲线。

激烈竞争行业里练成“独家绝学”

回到19年前,任启华走出国企“舒适区”,自主创业。企业成立之初,只有十几个人挤在不到几平方米的平房办公。

起点很低,志向不低。如何让企业从零开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任启华给出的企业发展定位是,“专业化、精品化、差异化”,专注于汽车传动系统研发制造,坚持专业化的踏实作风。

如今的山东汇锋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定位是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制造专家,着眼产业发展趋势,不断进行研发和科技创新,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

山东汇锋传动立足于汽车传动部件制造行业,主要从事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专精于驱动齿轮和传动轴,具备年产各类传动轴1000万件、汽车驱动桥主、从动螺旋齿轮150万套的精加工生产能力,已实现了专业化、精品化的目标,主要为中国一汽、东风二汽、上汽集团、美国德纳、美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配套。

2018年,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77亿元,利税1.1亿元,同比增长22%。

技术创新让企业永远在前“领跑”

在任启华眼中,制造业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技术。科技强企、品牌兴企,他紧握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企业生命线,汇锋传动自成立以来,每年都拿出大量的研发费用为项目研发保驾护航。

企业充分利用技术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研发能力,与更多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目前,山东汇锋传动已经与北京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成立了山东大学模具工艺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金属成型技术研究中心,在模具工程、金属成型等方向开展合作。

2015年,汇锋传动与东风德纳合作的驱动桥连体齿轮成功研发,获得了中国锻压协会神工奖“优质锻件奖”,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东风德纳该产品国内唯一的开发供应商。

市场环境变了企业精气神儿不会变

什么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企业文化。山东汇锋传动提出诚信、专业、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

“走到今天,我们的市场环境变了,但我们的精神没有变。我们专注领域,毫不动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正是专业专注的精神与愿景,激励着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坚守并勇往直前。”任启华说。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山东汇锋传动不断夯实研发团队,聚拢业内顶尖人才。几年来通过“内培外引”的人才政策,先后从业内及高校科研院所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高级工程师、博士等专业技术人才二十余人,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智力支持。

未来可期智能化改造“除旧布新”

在山东和济南新旧动能转化的背景下,企业未来走向何方?山东汇锋传动在任启华的带领下,提出”除旧布新,加速智能化改造”。近年来,山东汇锋传动创新体制改革,加速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改造,积极淘汰落后设备和传统工艺。5条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实现机器换人。

展望未来,山东汇锋传动正围绕国家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布局,提出“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计划”,继续走专业化、绿色、轻量化的发展之路,加速实现联体齿产业化,重点研发近齿形螺旋锥齿轮、轨道交通车轮等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传动产品,满足下游客户需求。

企业提出“打造智能制造生产线计划”,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方向。任启华说,他们将以螺旋锥齿轮产品、轨道交通部件生产线为载体,对设备进行全面升级,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新增机器人、电动螺旋压力机、油压机等各类智能化、高精度、自动化设备,实现低端换高端,手动换自动,人工换智能,打造智能化、数据化、精益化生产管理等特征的智能生产线,加速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

“人才培养与扩充计划”上,企业正启动“高精尖”人才引进战略,按需引进各类人才,优化人才结构,高薪聘请技术、管理、资本运作、市场营销等各类高级人才。同时大力实施公司内部人才培训计划,努力培养一批年轻人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中流砥柱,成为干事创业、营销冲刺的排头兵。

展望未来,任启华说,企业不断进行研发和科技创新,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

(新时报记者李永明)

新闻推荐

【新股分析】年收入90亿的“插座一哥”还要扩大一倍产能,好卖吗?

记者|张艺一年卖了90个亿的“插座一哥"公牛集团日前更新了招股书。最新招股书显示,公司2018年多项财务数据有...

 
相关推荐